圖片來源:香港01 |
前陣子,IPO又熱起來,有網友inbox問小薯,是否應該抽新股。小薯跟這位網友談了一陣子,了解她也是投資的初心者,也跟她解釋了小薯對IPO的想法。
一般投資者對會計準則沒有太多的認識,不知道會計準則其實是有一定的灰色地帶,不是非黑即白。公司就很容易利用這些灰色地帶,好聽的就是公司就某些會計準則及業務作出自己的合理詮釋,難聽的就是操控財務報表。小薯見過不少這些例子。
圖片來源:Now新聞 |
通常一間公司搞IPO,都會先將過往的數據弄得漂漂亮亮才上市,一來要符合聯交所的上市要求,二來也用來提高估值,三來增加吸引力。而搞IPO的公司,因為沒有往績可言,單靠招股書的業續往往較難可了解一家公司的實際價值。
如果是投資新手,抽新股更未必是好的開始方式,除了因為前文提及搞IPO的公司沒有太多往續可以分析,而因上市規則要求,招股書也需要作出多項披露,但往往因而資訊太多,新手未必懂得去分析。
另外,很多投資者以為公司搞IPO其實是為是發展業務,而招股書內提供的資金用途也一定會說「作為業務的流動資金用途」,會有數項的發展計劃,所以需要集資這個金額。不過,這些用途、集資額合理嗎?再推這個時間集資是否合理?其實,如果有看招股書,某些公司本身是有一定的資金及借貸能力,為什麼這些公司會願意出售自己的股權,攤薄自己的權益?有留意新聞的,大家應該有聽過殼股及賣殼。其他公司可以通過收購上市公司,再放入自己的業務,變相自己的公司上市了,收購方就是買殼,被收購的上市公司就是賣殼。所以公司的上市地位是有價有市,一個殼股,創業板也可值數億(相對上市的數千萬費用,是有利可圖)。可以單憑招股書,是不知道公司有意思繼續營運,擴大規模,而不是玩財技。
當然,小薯不會公司是真的有集資需求,始終做生意,是有缺錢的時候,是需要融資的。要得到資金,不外乎賣股權、供外債。未上市的就找新投資者、找銀行,已上市的,就可以發新股、供股、發債,發可換股債等。可是,招股的一刻,小薯自問不懂看清。
圖片來源:on.cc 東網 |
最後一點,小薯始終認為,一間公司搞IPO,賣股權出來,真的會平賣給小股民賺嗎?小薯相信不會吧。搞IPO,就是要抽水,當然會想提高估值,那就抽得最多,所以定價一定會較貴。簡單想一想,你去零食店買零食,新品通常會較貴,一來供應商少,二來消費者沒有類比的商品/過去價格可格價。慢慢的這新品就變舊品後,價錢就回下降至大家接受的合理水平,因為供應商多了(放到股票,就是二手市場會多了小股民賣貨),二來大家有類比的商品/過去價格可以格價,就不會付貴價去買這商品了。
故此,小薯通常會對IPO或半新股持觀望態度,會傾向待公司經營了一斷時間,確定管理層有執行能力,亦有意思繼續營運才會購入。
不過,如果真的想抽新股,小薯也會建議注碼限制在資產較少的百分比,始終IPO的不確性較高,也不會建議用孖展形式投資,因為風險較高。小薯也有時會抽新股,但只會一手起兩手止,也不會做孖展,亦會在上市後短期內出售,有賺就當餐晚,輸了也不會入肉,始終於小薯來說,抽新股像賭錢,多於是投資
同時,也需注意IPO往往會鎖住資金一段時間,也建議確定現金流沒有問題才下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