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8日星期六

股票不是我們唯一的資產(2020年8月8日)


接《投資是一個挑戰自我的馬拉松》一文,很多時看財務自由,很多人看重被動收入 > 支出,所以很多傳媒都會誇張收息的金額。不過,回報是資本增值和收息兩樣,不同階段著重不同的東西。小薯與出版社第一次見面時被問及小薯達到財自沒有,小薯回覆說「如果以被動收入 > 支出這個定義,小薯是還未達到呢!因為小薯的被動收入也沒有儲蓄的文中所說的那麼多,因自問資產增長滿意。

另外,也不要局限產生被動收入的資產只是股票、債券、房地產,其實,一個人的專業、生意也是資產的一種。打個比譽,有不少知名人士會是多間公司的獨董、顧問,每個月賺取可能有6位數字的「月薪」,但他們花的時間其實沒有大家想像的多,把自己的專業leverage;又或者能夠讓自己不用親自管理,能自己生錢的生意又是另外一種資產(好像李嘉誠先生,通過委任其他專業幫自己賺錢)。

同時,資產不是永世不變,而是會進化的!小薯不是說投資標的的變化,而是由A資產進化成B資產再進化成C資產。打個比如,雖然小薯在上文說我們不要迷信專業,但是大眾眼中的專業無可否認比非專業更容取得成功,但也要緊記不要只懂為「專業」(行業)工作,而是讓自己的專業賺錢。很多專業也要考試、要工作經驗,初期需時往往長,但慢慢的做到一名工時短的專業,再去建立自己的生意(當然沒有專業也能建立生意,不過把一個行業如廚師,把廚勢練習到積致,喻是一種專業),生意慢慢做大,為了擴大生意而買入物業(不管是辦公室還是厰房,但依然要依靠自己的專業營運生意),其後物業增值,通過借貸把生意再做大,慢慢建構成自己運作的生意(這時你的專業已經沒有用,而是通過別人的專業賺錢了。)這裡看到一個人由非資產的專業,變成資產的專業,再把資產分裂成專業和物業,最後發展成生意、物業、專業多資產,這裡就出現了資產上的其中一種進化。當然,這裡只是其中一條進化線而已

可是,這裡涉及的風險,和時間都很多,所以為何很多都買股票、債券,因為自己不用變成專業,就可以買下別人的資產的「完全體」,是一種最容易投資的資產,唯一要花時間的,就是學會評估這些「完全體」。不過,心水清的讀者,不管選擇那裡開始,一定要投資的就是自己的「腦袋」。

說到這裡,小薯不是想說最好的投資物是股票或債券,而是想說,我們的眼光不要只局限於股票。資產有很多模式,投資什麼資產最適合自己?什麼時間投資那一項資產,是每個人開始自己的理財計劃是第一個,也是持續要考慮的問題。如果對會計數字敏感,不如考慮房地產,或者投資專業(專心做一個五星級廚師,可能操比不斷望股票買買賣賣所得到的資產更多)。

我們看看止凡兄的YOUTUBE,止凡兄和或鍾SIR是主力股票,亂博姐則是blockchainRexh & Sam是房地產和股票,百樂則是生意。最重要是找到自己喜歡的投資topic,由興趣變成事業,創造出自己的資產進化線,比起跟風投資股票,會更開心,更快取得成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