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星期五

五星級優質公司的港交所 - 獨特的港交所投資法(2018年9月28日)


上次介紹了港交所的業務情況跟前景,也跟大家分析了港交所是一家值得長期投資持有的公司。今天小薯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港交所的投資時機。


如小薯上文提及,港交所的收入跟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的正關係。皆因港交所現貨、結算、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的收入是根據成交量、上市費用、衍生產品合約平均每日成交量、股票期權合約平均每日成交量以及各種相關的費用而來的。從過去10年的每日成交金額看,股市雖然是有上有落,但總是一浪高於一浪,2008、2012的低潮高於2002的低潮,而2015年的高潮也高於2007的高潮,這意味是港交所的生意是整體穩定向上,而市況亦反映在港交所的生意上。

所以,要看港交所是否抵買,基本上就是看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甚至市場的熾熱程度去決定,所以坊間有不少財演都以此為理由解釋港交所是否便宜。




上圖是港交所2000年至2017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及年末股價,明顯的看到市場越熾熱,股價越高。




小薯再跟大家看一個圖,上圖是港交所2000年至2017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及當年最高及最低的市盈率。明顯看到兩個分水野,2008年及2015年。2007年是金融海嘯前股市最旺的時間,已是那段時期市盈率最高的時間。2008年金融海嘯後,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由以往2000年至2007年期間的每日24億增至2008年至2014年期間的每日65億,故港交所被市場重估,不過市盈率也是在大時代前後達到最高點,金融海嘯後一兩年最低點。及後2015年滬港通機制開啟,港交所被市場再被重估,市盈率平穩在大時代前後的水平(但小薯覺得重估時間驗証還不夠)。

以上回顧,就點出了長線投資港交所的方法。

第一個是最簡單的方法,也特別適合不懂估值的朋友,就是以超長線的方法投資,利用月供或分段吸納的形式買入港交所,充分利用平均成本法的優勢,再長期持有,甚至不賣出慢慢收息增值亦可。大家可以想想如果你在2000開始月供吸納,每年以當年平均價買入1手,到2017年,你已有18手,平均價約$107,以2018年9月21日收市價$229計,回報已是114%,每年平均回報6.3%(此也未計及時間加權因素)。如果你想沽出,也可在市旺時沽出若干股數取回成本,其他就放在一邊不管也行(反正收回成本後你已經穩贏),上例總成本是$107 x 18 = $1,926,那你可以用現價沽出8股($1,926/$229),其餘10股就在放一邊。

第二個方法較複雜,也較適合懂得估值,有一定投資經驗的朋友,就是捕捉升跌市去決定買賣策略。上面兩個圖也顯示,股市是有週期循環,但是港交所的本質卻沒有變,只是股市的升跌導致他的盈利波動,從而令他的股價大幅波動。只要了解到這點,我們就知道在成交淡薄,市靜時買入(就如2004年、2009年),因為那時股價必然是被低估。當大市不斷創新高,全民皆股時,成交也會異常都高,港交所股價也會被不合理地高估,這就是我們獲利的時間。當然,使用這個方法一定要對大市敏感才行,也不建議在高位時全沽,宜保留一定核心持股作長遠升值用途。

說到這裡,大家一定會說:「說這麼多,那現在是否值得買入?」那請讓小薯在這裡打住,因為篇幅所限,有關這個問題就留待下一篇回答吧!

免責聲明

本網頁純屬個人網志,一切言論純屬個人意見及經驗分享。小薯不是証監會持牌人士,不會提供亦不是提供任何投資意見,小薯或任何人等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另本人無法保証有關內容的真確性和完整性。
小薯或持有本網志所提及的公司或資產的長倉及短倉及衍生工具 , 並會在亳無預料下買入及賣出。小薯在撰文時會盡量保持客觀公正,但對所持有的資產內容亦可能有較偏頗的論述。投資涉及風險,讀者應考慮該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況,務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求証、分析,讀者一切的投資決定以及該投資引致的收益或損失,概與本人無關。

版權及知識產權

本網頁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所有文本、平面圖像、圖表、圖片、照片以及數據或其他數據的匯編,均受版權保障。本人是本網頁內所有版權作品的擁有人。除非預先得到本人的書面授權,否則嚴禁復制、改編、分發、發布或向公眾提供該等版權作品。歡迎向本人申請授權發布或向公眾提供本網站的內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