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1日星期二

騰訊減持SEA: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種桃樹

上一篇文章,小薯提及騰訊這次股權結構重組和減持的時間,比起騰訊真在高位賣,賺至少了30億,但也在這個時間減持,並認為相對財務上(即是錢)的考量,更多是商業上的考慮,今天小薯就是想跟大家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這個消息一出來,就有TG群的朋友說騰訊荷包無錢,但又想充大頭鬼派息共富,所以一先祭出派發京東作為股息,二就祭出減持SEA套現。有這個說法的人,明顯沒有行多步去看看騰訊的年報。

上一篇文章提及,騰訊今次出售SEA2.6%股權,共兌現約32.3億美元,折合約203億人民幣。大家翻開騰訊2020年的年報中的現金流量表,公司2020年及2019年的經營現金流分別約1,941億人民幣及1,485億人民幣,自由現金流也分別約1,328億人民幣及929億人民幣;再看看公司2021年的中期報,2021年半年經營現金流和自由現金流也分別約830億人民幣及532億人民幣。於2021930日,公司的債務淨額為261億人民幣,但同時有於上市投資公司(不包括附屬公司)權益的公允價值約12,000億人民幣,考慮第二季是股息支付的季度及第三季回購,以及第三季自由現金流也有240億人民幣,其實也反映公司不缺錢!
 
如果不是缺錢,那又會是什麼原因呢?有論者說是共富所致,所以要減持。真心小薯不知道共富是否一個原因。可是,如果是京東,小薯會明白,但是SEA是騰訊的出海口,騰訊透過SEA接觸到東南亞6億位潛在客戶,何況東南亞與十年前的中國類似,人口比較年輕,人口紅利高,相信是繼內地以後第二個增長潛力極高的市場。通過SEA,騰訊可以賺外匯,而SEA又是海外電商及遊戲平臺,騰訊於SEA的持股理應不構成內地監管機構關注的對象。因此,如果是因為共富,要好像派京東股票那樣的拆除騰訊閉環生態圈,減少壟斷,又好像不太合理。
 
有一些評論說,今次的動作是要降低騰訊在SEA的影響力,以減低發展其他市場的障礙。老實說,這個解釋小薯會更信服,為什麼?SEA是以新加坡為基地,而新加坡雖然是左右逢源,但相對是親美。另外,SEA電商版塊現在主力發展的是台灣、印度、馬來西亞、印尼及南美,台灣、印度與中國的關係,小薯不多說大家也會明白;馬來西亞其實向心也不是那麼穩,看看過去一、兩屆的總理;較穩的是印尼及南美。
不過,目前電商版塊賺錢的是台灣、馬來西亞,印度是大MARKET要打。在這個背景下,騰訊的背景是否一個助力還是障礙,大家心裡自有答案。

其實,這次股權結構重組和減持其實也或多或少也是反映這個取態,騰訊降低投票權比重,轉給Foresst Li,而Foresst Li是騰訊的友好,表面上騰訊是失去控制權,但其實也有機會是「垂廉聽政」,而減持後其實也持主要股東的地位,享有SEA的未來發展的財務收益。這個理由,正正是騰訊自己表達的訊息:「SEA全球業務近年顯著增長及擴張,是次股份減持可釋放騰訊於SEA投資的部分價值。是次交易亦為騰訊提供資源以支援其他投資及社會責任項目,同時騰訊仍然持有其於SEA的絕大部分股權,可繼續受益於該公司的未來增長。」「擬長期維持其於SEA的絕大部分股權,並將持續保持與SEA的現有業務合作關係(小薯:即是騰訊的遊戲會繼續給SEA代理)。騰訊將受限於禁售期,在未來六個月內不可進一步出售SEA的股份。」明顯地,這個動作跟大幅減持京東的動作是完全不同,當中傳遞出何種信號,小薯下文再討論。當然,這是否騰訊減持SEA及降低投票權比重的真正目標,還是要由時間來驗証。
 
另外,也有TG的朋友說,以小薯上一篇文章所說,那意味騰訊會大賺。在共富的政策下,騰訊不是應該盡量賺一些以「表忠」?首先,上一篇文章所說的動作是在20221月發生,理論是有關利潤不會在2021年的年報中反映,所以至少要到2022年季才見到,而公司是否刻意為,小薯不知道。由今天到第一季,甚至中期,也可能會有很多發生,大家上年應該深深感受到。另外,小薯有提及騰訊也有個千億共富基金,有傳媒報導,去年8月騰訊將用於「社會責任」項目的資金增加了一倍,達157億美元(折合989億人民幣)。現在公司說減持後的資源以支援其他投資及社會責任項目,代表「社會責任」項目的支出可能高達千億,那基本上可以抵消了過千億的未實現利潤。最後,理論上,投資於SEA的資金是存放於海外,現在減持並表忠話資金會用在內地,帳面的Fair value gain 和現金,政府想要什麼(當然,又不是小朋友,肯定兩樣都要)?現時內地相對缺水,有192億人民幣的資金回流,不多,但好過沒有,都來交稅政府都happy啦(需知稅務優惠結束,2022likely稅負會上升)!
 
最後,再討論一下,為何騰訊是大幅減持京東,而SEA只是小幅度減持?這裡有什麼訊號?首先,大家要解到,騰訊本上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科技風險投資者,早10年前,騰訊投資是「漁翁撒網」的科創投資,這是騰訊作為科技風險投資者的播種期,到今天內地科技產業及風投產業,已經開始成熟,現在理論上是現在收成期。為何這樣說?
 
第一,騰訊對京東和SEA均是以年計的長期投資,兩家公司都明顯已度過創業階段,目前正處於業務成熟期或高速發展期,且具備自我融資造血能力。京東明顯是熟到唔識,可以直接BABA對戰,而戰場已是白熱化的電商而未來CAPEX又大,現在全退是合理判斷(當也不排除反壟斷);相反,SEA雖然也成長為一家業務結構多元,且具有自我造血和融資能力的公司,但如上述,SEA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騰訊保留大部分的財務股權。騰訊其實也表態持續看好SEA全球發展計畫和長期增長前景。
 
第二,兩次交易騰訊都是主動弱化的控制權角色。其實,騰訊的投資風格其實跟BABA不同,相對BABA會直接一些派管理團隊,騰訊則是下放給原先的管理團隊,但在創業階段獲取一定程度的控制權以保護自己的初始投資。目前,公司已京東和SEA已成熟,將更多決策權過渡給被投公司的創始團隊,自己被動享受投資收益,把精力放其他初創公司,可能更合乎騰訊的利益。
 
第三,騰訊在派發京東作為股息時表示:「投資『發展期的成長型企業』的戰略沒有改變,騰訊也將在被投企業有持續自籌資金能力等適當情況下退出投資,『長期投資』戰略從未改變。收回部分投資收益,以更好地投入社會價值創新或者投資新領域。」同時,兩次減持都說會與兩家公司保持現有業務合作關係,並不會因為減持而影響騰訊與兩家公司的協同效應。
 
最後,作為創投的角色,大家先騰訊投資多年來好像「只投不賣」,但實際上出售成熟資產來實現利潤,再把利潤投入到其他項目,才是創投的正常動作。現在一定程度的退出,就讓騰訊在新賽道挖掘新一批具有潛力的「成長型企業」,是一個正面的循環。有機構統計,在2020年騰訊以43%的增長率投出了175個專案,而2021年增長率達則到了53%,突破自身新高的同時,也成為整個一級市場最活躍的投資者;其2021年近一半的投資為戰略投資,占到整個投資事件的47.6%。正好反映出騰訊的創投角色。
 
當然,騰訊率先減持SEA的股權,日後分享SEA的權益將會減少,而SEA的股價也即時下跌,好像剩餘股權馬上出現貶值,未見其利先見其害,但是以騰訊的長期思維,相信對股價的波動不會太上心。
同時,小薯預期未來騰訊也會把一些上市的成熟項目慢慢減持。

6 則留言:

  1.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回覆刪除
  2. 感謝小薯兄分享,小薯兄點睇近來騰訊頻頻回購股票既舉動😁?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小薯不會估計騰訊的動機,但現在他以undervalue的價回購,小薯是歡迎的。

      刪除
  3. 題外一問,我冇點用過SEA的產品,想知道佢係點利用騰訊的生態? 只係知SEA擁有騰訊其下遊戲的獨家代理權。東南亞人民都好似少用微信/ 微信支付。

    回覆刪除
    回覆
    1. 獨家代理權就是cash cow,之後就用錢去發展shopee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