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4日星期六

再談能力圈

當我們講價值投資,通常都會談及一個概念,就是「能力圈」。當提及價投時的「能力圈」,不少人就會想到對投資標的的行業的熟悉程度,不熟不投資,再進一步就是,就是認為有了能力圈,就好像投資該行業就能成功!事實上,單單對投資標的的行業很熟悉,並代表投資該行業就能成功,否則該行業的專家就是投資高手,但現實明顯就不是那樣。「能力圈」是遠比對行業的熟悉程度要求更高!

首先,上面提及的對行業的熟悉程度,實際上就是專業知識。對一個投資者來說,如果想投資於某一個行業,或多或少要對那個行業有些了解。至少要知知該行業如何賺錢,怎樣的情況下才有競爭優勢等等。有行業很簡單易明,例如飲食業、零售業,有些行業就得難懂,例如銀行業、保險業。

飲食業要購錢,就是翻桌率高,回頭客多,售價要符合顧客群,而成本能合理地低而有足夠利潤。相反,銀行業就複雜很多,利息和非利息賺錢的模式有什麼分別?銀行是如何運作?發放貸款有冇什麼要求?呆壞帳又如何決定?監管要求又何?這些方面都決定了銀行如何賺錢。某些行業也需要專業知識,例如醫藥行業,醫生肯定比我們一般人更能明白醫藥行業發生的事情,而專科醫生就比一般醫生更明白某專業醫藥範籌了解更多!

可是作為一般投資者,沒現由為了投資某一個領域而考一個專業試吧!事實上,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把專業知識研究到很深的地步,最重要的是大若看得懂行業裡面在發生什麼事,那就可以了。例如,新能車行業,你大約知道哪種電池成本較平,哪種續航力較高,就足夠了,是不需要知道電池背後的化學原理。如果專業知識不懂,不妨找google大神幫忙一下,大約了一下這個專業知識的概要。對於專業知識,小薯覺得廣度比深度更重要,廣度能讓你對行業的理解和變化更深刻,而專業知識需到達某一個程度其實是沒有很大幫助的(你不會認為知道電池背後的化學原理會讓你的回報率提高吧)。

那如何獲取投資者需要的專業知識?最好當然是找行內人問問,畢竟行內人平常是生活在這個行業,是最了解該行業。可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行內朋友,那另外一個辦法,就了看該行業的IPO的招股書(通常都有一個章節介紹行業情況)、行業的研究報告、行業的發展史、這些是較對有系統的幫大家整理了行業的發展情況,而不需要像盲頭蒼蠅不知如行入手;大約了解行的整體面貌,就可以上網找找最新的行業資訊更新一下。

可是,有專業知識就足夠嗎?當然不夠!否則為何醫生投資醫藥股會失利,餐廳老闆投資餐飲股會輸錢,會計師也會被人坑掉。他們的專業知識肯定是足夠甚至超標,但是其他類型的知識與能力則可能嚴重不足,沒有投資投資相關的知識,那投資失利就非常合理!這就帶出「能力圈」的第二個層次 -- 財務知識」!

對於初投資的朋友,往往沒有什麼投資概念。無他的,學校無教,家人也未必會懂,往往只有看看所謂「專家」說什麼,人云亦云,最後輸錢收場。輸得多,有慧根的,就會開始思考自己應該用什麼投資理念做投資;沒有慧根的,相信不會看到這篇文,繼續聽「專家」意見,繼續輸錢,無間地獄,最後放棄投資。當然,小薯是認同價值投資的那一套,而技術分析、量化投資、趨勢投資也是一套方式。每個方式之間可能相互衝突,也可能有相近之處,最重要是找出適合自己的一套。

當你認同某一套的方式,下一步就是獲取相關的投資知識,這裡反而來得簡單。看看相關書籍,實際落場操作,就能快速學懂相關知識。另外,就是對市場的認知、對經濟週期的理解、對會計知識的學習、對資產配置的想法,也是投資知識的一種,聽起來很多東西要學,但看得多,用得多,就會入血一看就明。最難的反而是如何堅守自己所信的一套,而不被別人side track。以價投作例,明明看到某集股票升到飛天,但明顯是高估了,眼見另別人賺錢的時候就不到自己,相反就要痴痴的守著現在低估低殘的股票。

可是,有了「專業知識」,有了「財務知識」,就行嗎?明顯不行,否則為何專攻某一行業的基金經理也會跑輸行業指數?因為一個行業入面公司多如恆星,選中行業(專業知識),知道什麼時候買賣(財務知識),但投資什麼公司,就需要「能力圈」的第三個層次 -- 商業知識」。

這個層次的知識重點在於公司的商業運作,而不單單只是行業的理解。這間公司有沒有長期的競爭優勢?有沒有足夠的護城河?管理層又如何?公司的戰略方向、文化、與對手的相互關係,以及上下游的互動又如何?這些優勢又如何反映到公司的報表,以及反映到公司的價值?不只成功的公司,失敗的公司也一樣,為何會失敗,有什麼值得借鑑?當專業知識講求專才,商業知識就講求通才。

雖然每家公司都不盡相同,但成功的公司和失敗的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他們的共同點。我們可以通過不斷了解其他成功和失敗的公司的情況,慢慢獲得商業運作的感覺,然後形成自己的一套分析系統,培養出一個老界闆思維,再不斷調整。當你閱讀得更多,就會發現’ 自己在研究一間公司時,可以聯想到其他公司的情況,並點出兩間公司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從而理解到公司的可能發展軌跡,且是否有可能成功。

即使擁有了以上知識,也不肯定能成功。因為要把以上知識融會貫通,實踐到投資上,才能真正化成自己的投資能力,否則只會是紙上談兵。這就考驗我們的「組織能力」。

每一項投資決策,都是上述三項知識的實踐結果。你有專業知識,但沒有財務知識,就不懂得下好的投資決定;有財務知識,但沒有商業知識,就找不出好的投資標的;有好的商業知識,但沒有專業知識,就不能理解公司的發展大趨勢。因此,一個好的投資者,就是懂得在什麼時用上什麼的知識,最終形式一個好的投資決定。要學習這個組織能力沒有什麼捷徑,只能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學懂這個技能!

在實踐時,又會反饋到自己的知識系統。好像小薯,初期投資時試用技術分析,但真的忍受不了長期看著股價上落的不安感;到後來轉成需要耐性和商業分析力,較切合小薯性格和專業的價投。同時,也在實踐中找到自己不足的知識,從而作出補足。知識可能很容易從書本獲得,但組織能力始終也要要靠個人經驗和勤力。

其實,大家可以想像「財務知識」、「財務知識」、「商業知識」是一個三角形的三個點,而「組織能力」就是三角形的三條線,這個三角的中心就是「能力圈」。如果這三個點不能連成一個三角形,錢就會在這個三角形的缺口流走。這三條線一方面成為了你的能力圈的邊界,但這個三角形的邊界有多大,就取決於這三點分得有多開,而又能連在一起。那大家的三角形現在又劃得有多大呢?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