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30日星期日

企業要做大做強,兼併未必是好方法!(2019年6月30日)


近日,工作上正在審閱一些併購項目,就相跟大家分享一下小薯對併購的一些想法。評估一項併購是否對股東有益是一個很深的課題,不能三言兩語說得完。今篇可能先以入門,和較為理論的方式跟大家分享,實務性的有時間再跟大家討論。

一家企業要做大做強,主要有兩個辦法,一個內生增長,即是自身成長,通過做大規模,慢慢搶佔市佔率,最後成為行業龍頭。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外生增長,即是透過向外兼併。
此外,兼併也有三個角度,包括

  • 橫向發展:通過兼併同行,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鞏固企業的市場地位、提高企業競爭優勢、增強企業實力。例如,從1991年起,海爾先後兼併了原青島空調器廠、冰櫃廠、武漢希島、紅星電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業,集團資產從幾千萬元迅速增長至39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家家電特大型企業。
  • 縱向發展:企業兼併或開發原料供應商,或下游的產品銷售商,將經營領域向深度發展。例如,一家成衣製造厰,向上游收購棉花種植商,向下開創自家品牌銷售自家制品牌。
  • 多元化發展:企業從事與本業不相關的業務,將經營風險分散。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李氏家族,先是開設塑胶厂,進入地產行業,再進入基建、零售等行業。

當一間公司向股東請求批準一項投資建議時,通常涉及巨額資金,以致方向上的轉變,對現有業務有很大影響,可以說是一場賭注(根據上市條例,重大的交易項目是需要向股東發CIRCULAR解釋投資建議,並尋求批准,當然有多少股東會相就是另外一回事),小薯一定會詳加研究!


如果新的投資項目和公司目前所經營的企業的業務有許多共同點,例如收購同業,或更專注在產業鏈發展,那小薯認為那是不是十分大的賭注,那隻是企業業務的縱橫發展。

不過,縱橫發展也不是盲目地擴大生產規模,也不會改變企業的經營理念,而是在企業自有的基礎上有計劃地擴大公司的業務生產。橫向發展有機會過度擴張所產生的巨大生產能力,但市場需求卻追不上,導致產能過剩。縱向發展也有機會提高企業的退出壁壘,行業低迷時要退出時就更難,變相反而增加商業風險。事實上,很多公司就是在兼併時,放下自己的基礎和脫離原來的圈子,收購別的公司或原料供應商,生產附加價值更高的同一系列產品,導致失去自家本業的優勢。

另一方面,當涉及與本業不相關的投資項目時,小薯就會提高警覺。很多時,當公司發展與本業不相關的投資項目,多會說分散業務風險,同時抓住新行業的機遇,最大公司以為股東帶來最大的利益。沒有錯,多元化經營是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和壯大,能使企業發展的更為穩健,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情況好像我們投資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的理論一樣,適當的分散是對企業有很大的裨益。

可是,歷史告訴我們,這一種方式的發展通常都是失敗的。這一種發展創業一樣,需要的技能和管理能力也很大機會與本業的不同。行業的文化也可能與本身的不盡相同,兼併後要發展統一的企業標準和文化難道更高。

正因為以上原因,而且對公司也影影深遠,所以當公司向股東請求批準一項投資建議時,小薯會詳加評估該項建議,第一時間一定會先考慮到以下兩點:

  • 資金的流動性是否充足?如果因為收購要大幅加大槓桿,或者會大大削弱公司的現金流,最後導致資金緊絀影響本業,是否有些本末倒置?(如果評估又是另外一門學門)
  • 有沒有具備相關能力和經驗的人來經營這個新事業?一個的事業成敗,很大程度上要由人來決定! 一個做水泥貿易業務的人,可能有些許經驗做鐵礦貿易,但一定不懂得做鐵礦開採。除非買下一間公司時,能連他的管理團隊也買進來,否則此項投資失敗居多。

基本上,如果以上兩項也滿足不了,小薯也不會繼續去研究這項建議,因為這項建議很大機會最後會損害到小股東的利益了!



作者:80後小薯的投資人生
小薯其他平台原創專欄: 知名內地財經平台-雪球


免責聲明
本網頁純屬個人網誌,一切言論純屬個人意見及經驗分享。小薯不是證監會持牌人士,不會提供亦不是提供任何投資意見,小薯或任何人等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另本人無法保證有關內容的真確性和完整性。

小薯或持有本網誌所提及的公司或資產的長倉及短倉及衍生工具 , 並會在亳無預料下買入及賣出。小薯在撰文時會儘量保持客觀公正,但對所持有的資產內容亦可能有較偏頗的論述。投資涉及風險,讀者應考慮該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況,務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求證、分析,讀者一切的投資決定以及該投資引致的收益或損失,概與本人無關。

版權及知識產權
本網頁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所有文本、平面圖像、圖表、圖片、照片以及資料或其他資料的彙編,均受版權保障。本人是本網頁內所有版權作品的擁有人。除非預先得到本人的書面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發佈或向公眾提供該等版權作品。歡迎向本人申請授權發佈或向公眾提供本網站的內容。


6 則留言:

  1. 有趣的是多元發展最常發生於科技公司,比例遠高於其他行業。
    Alibaba, Tencent, Amazon, Google, FB無一例外。是好是壞,only time will tell。

    回覆刪除
  2. 那麼,你如何看長和系的併購?

    回覆刪除
  3. 多謝兩位留言。小薯沒有否定併購的好處,而是要小心評估併購對企業的影響。

    李氏是很重視流動性的,而且也很多時會連他的管理團隊也買進來。
    科技公司小薯不太了解,所以不敢對這些公司的併購說太多意見。

    回覆刪除
  4. 謝謝小薯兄的分享及見解,很喜歡看你的文章

    回覆刪除
  5. 請問可以分享一下“企業併購與本業不相關的業務”的失敗例子?謝謝你

    回覆刪除
  6. 中國兒童護理(1259)(現稱:未來發展控股)以往在內地經營自有品牌設計及提供兒童個人護理產品,近年開始收購不少與本業無關的項目,例如收購香港地皮、投資金融放貸業務、天然資源貿易等、也收購凍肉公司,現金兩年半內銳減超過6億元,最後賣盤收場(除非是刻意為之)。

    昌興國際(803)原本是做水泥,後來巴西和馬來西亞鐵礦石鋪採礦業務,以及發展房地產,最後近期也資不抵債,大股東易手。

    這些例子也好好的反映業併購與本業不相關的業務的失敗例子。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