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1日星期二

匯豐這半年是真死?還是假死?(2020年8月11日)

人人都有講匯豐,唔通個個都想講匯豐咩!小薯就係想講匯豐,但係今次我唔係想講匯豐有幾好,或者有幾差。反而小薯想同大家了解一下,究竟匯豐的業績為何這麼差,是由根本上做得差,還是有什麼特別原因使匯豐的2020年業績大倒退。

(利申:當這篇文篇後,有群組的朋友分享了bittermelon的文章,也有近似觀點,但不想浪費這篇文章,也決定POST出來了)

根據匯豐的中期業績所顯示,除稅後利潤下跌69%,降至31億美元,除稅前利潤下跌65%,降至43億美元。就這樣看上面的數字,匯豐真的不抵幫,也難怪績後跌穿「青姐價」。不如小薯把匯豐的利潤重新列示一下:



但是看看上面的重新列示的利潤表,匯豐的業績又沒有想像中做得那麼差,營業收入只是下跌了18%未扣除任何預期信貸損失及其他信貸減值準備變動的稅後盈餘其實只是下跌10%(當然稅項支出也會受預期信貸損失及其他信貸減值準備變動有所影響),除稅後利潤下跌69%看個得出是由預期信貸損失及其他信貸減值準備(非現金)變動大增5倍所影響!

預期信貸損失由哪個業務來?看看下表,在現在的經濟情況下,以業務為反映出大幅度變動的預期信貸損失,也大約明其原因的!

 


問題來了,什麼是預期信貸損失及其他信貸減值準備變動?其實這個變動是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自2018年開始生效後,信貸損失由「已產生」改為「預期」損失。即是由以往債仔真的出現問題時才計損失債仔出現問題

可是這個預期是如何釐定的?簡單來說,公司自行根據公司業務根據一些特定原則(例:歷史記錄或自訂的信用風險管理政策)定義金融資產的信用風險(即是因為對方問題不能還錢的風險),分為兩期,三個階段。

當我們計算信貸減值準備時,我們會先看第一個階段: 12個月內預期信用損失。可是,如果12個月內預期信用很高,就會進入第二個階段:全期(即是整個還款期)預期信用損失,並再細分以下三個階段:

  1. 第一階段:正常的應收和其他金融資產
  2. 第二階段:預期信用損失風險上升, 公司需要進行調查和跟進
  3. 第三階段:預期信用損失風險明顯上升, 公司覺得應收賬款有收回的風險,發生信用減值

之後,根據歷史資料,市場上的統計數據,計算每一項金融資產的未來12個月或全期的違約率(Possibility of defaultx 預期現金不足額的現值估算(簡單就當作應收款的值去理解吧!),計算出來就是預期信用損失。到這裡還未完,我們還要考慮不同場景下的違約情況,計算每個場景下的信用損失。接著,就把每個場景的發生機會率 x 該場景下的信用損失,作一個加權總和,就是公司的預期損失了!

我們理解到預期信貸損失是如何計算,那我們就看看匯豐上半年財報預期信貸損失的計算。匯豐的預期損失計算是包括三個假設狀況,包括共識中心場景、共識較差情景和共識較佳情景,而每一個場景也有不同的權重。

以下表就是不同的場景所作的假設和權重:


當然每一個場景都有對應的量化假設,例如各地區的GDP增長、失業率、10年期債券yield rate,詳細就自行看匯豐的中期報告了!以上看起來一頭煙吧!大家再借貸損失比率(Loan loss rate),即是年率化的預期信貸損失佔客戶貸款總額平均值之百分比,今年上半年是1.33%

問題就是,這些假設和權重是管理層決定的,所以一方面某程度上反映管理層對未來的想法,另一方面,小薯就不明言了。小薯不會評論以上假設是否準確、過於樂觀,還是過於悲觀,讀者跟據現個的情況自有判定。如果讀書認為共識中心場景也是太樂觀,那匯豐的信貸減值準備又是否足夠?又或共識較差情景的權重是否放得太多,令信貸減值準備過多,那之後就有回撥的機會。

同樣,小薯這篇文也不代表小薯認為匯豐做得好,因為同是國際銀行的渣打集團2888)的業績如下:

  • 收入增加3%
  • 未扣除預期信貸損失及其他信貸減值準備變動之稅後利潤增加51%
  • 信貸減值增加5.2倍,借貸損失比率為0.92%(相對匯豐更少,大家不如也看看渣打如何寫?
  • 除稅後利潤28.7%

小薯也無意比較兩者的優劣,又或者匯豐和渣打的借貸損失計提是否合理,因為兩者業務的客戶結構、業務比重、風險取態和地域分佈不盡相同,很難直接比較。

白上面在做什麼?小薯在這裏只是想帶出,很多會計制度原意是希望為財務報表的讀者帶來更多資訊,讓他們有更多資訊做決定。可是,最後往往都會過於深奧而令讀者更難於理解,亦令公司的利潤動波動更大而且有更大的可操縱性,也未必反映公司的實際經運情況。

當我們閱讀財務報表的時候,見到公司的業績,發現利潤大幅度變動的時候,我們不要單看新聞的說詞,還要深入財務報表綜合分析推理。最後,如果你看不明白一間公司的財務報表,就不要捨易取難了!專注於易於明白的公司,投資可能會事半功倍呢!

4 則留言:

  1. 匯豐已成政治磨心
    似乎唔係純睇財務報表
    做投資決定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匯豐明顯是風眼當中,不過這不是這篇文章的討論範圍。
      小薯也認為做投資決定,不應單看財務報表呢~~

      刪除
  2. 銀行同保險既報表係最難明, 銀行係百業之母, 買銀行好多時都係買穩健程度 (派息, 利潤等)。
    如小薯兄所言, 新手先讀一些簡單的報表會比較好 (例如單一業務, 沒有關聯公司, 沒有物業/投資項目重估等)。

    回覆刪除
    回覆
    1. 二當家兄,銀行跟保險的報表,以行業來說真的較明,不單是會計制度,再加上監管要求,要明白真的要花些心力。

      刪除

拼多多市值超阿里,大衛真的打贏哥利亞?

前 陣 子 拼多多的市值超過阿里的市值,連馬老師(阿里人會叫馬雲做馬老師)都在內網發信定軍心,恭賀拼多多的成功。 先講一些基本數據,2023年三季度,阿里的收入為2247.90億元,按年增長9%; 拼多多收入為688.40億元,按年增長94%。從收入看,阿里第三季超過拼多多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