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就會分析了看起來老態龍鐘的淘天集團及年輕少艾卜卜趣的國際數字商業集團(LINK),今篇就會分析分拆到底的菜鳥集團,以及說拆不拆的智能雲集團。
三、菜鳥集團
菜鳥的收入是包括了阿里巴巴內部和外部客戶,本季為228億元,按年增長約25%。Adj EBITDA 9.1億,增長6.3倍!果然為了上市,盤數係要做好些,點都要阿里巴巴內部養一下,正式跟Choice合作,在八個國家地區(包括英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及韓國)提供「全球5日達」的服務。老實說,菜鳥主力國際線,在AIDC的引流下,作為出海的橋頭堡,點都會受益,又或者說,在AIDC的強勁增長,菜鳥增長更較顯點弱雞,可能是因為國內業務未必做得太好,增長有所放緩。
- 加快全球智慧物流網路建設。因此,小薯覺得如果阿里真的吞併百世集團也是很合理,也會更著力Choice業務。
- 在國內堅持走差異化道路,為品牌商家和消費者提供高品質、多平台、全管道的供應鏈和物流解決方案。小薯人話,就是更快、更平、更多選項的方案,倉儲方式也會更多元化,也會更多與其他物流業者合作。
1/ 政企業務打不過華為和天翼雲等國家隊,而公共雲則在經濟差的情況下企業會縮開支,而家之前增長主力是科企,而現在其他「互聯網+」的產業又未真的完全轉型
在以上兩點下,收入要高速增長是難的。畢竟在價跌的情況下,量要大升才有高收入增長。可是,以目前的經濟情況,以及硬體情況(AI收入增長受制於硬體),要去到以往高雙位真的不易。不過,這看起來公司在減價戰上是有策略,因為看業界分析,減價主要針對舊產品,例如阿里雲GPU服務減的主要是2018年推出的V100—16G,這些服務佔用資源阿里雲較少,降價對阿里雲的利潤影響有限。如果業界的分析是正確的,這個減價戰更多是清舊產品庫存,再引對價格敏感的中小企業客戶先入局,再綑綁銷售高利潤產品,同時也可以做大規模效應。不過,如果要做大規模,阿里雲就要小心技術上是否支持到,始終阿里雲在23年11月就出現了大的技術故障(LINK),波及內地及國際用戶;香港Region可用區C在22年12月18日也故障時間超過15個小時,停擺超過24小時(LINK)。如果後續再出現類似問題,不可避免地動搖地動搖外界對阿里雲技術和安全性的信心,為業績雪上加霜。
- 公共雲優先。管理層認為阿里雲在定價權、高續約率和提供可複製化能力的雲計算基礎資源及應用服務產品方面具備優勢,所以公共雲優先,可以讓阿里雲在未來持續收穫規模效應和技術紅利。數據上,公有雲收入約占阿里雲外部收入70%以上,而在2023雲棲大會上,蔡崇信曾指出目前中國80%的科技企業和一半的大模型公司都在阿里雲上,而阿里雲在內地雲市佔是第一(佔41%),全球第三/四,反映阿里雲在公共雲的領導地位及其優勢。不過,這也反映阿里雲在政企業務打不過華為和天翼雲等國家隊,只可以選擇避戰。
- 要做AI時代最開放的雲。
- 對所有產品和業務模式作取捨,減少專案制的銷售訂單,加大公共雲核心產品的投入,持續提升雲業務的收入品質。
- 本地生活集團收入按年增長16%,主要受惠於交易使用者數增長和使用者人均購買頻次提升,今季餓了麼訂單量按年、按季均實現增長。高德的訂單量也快速提升,中秋節和國慶假期,DAU創下歷史新高。未來會更著力於To-B行業基於位置的科技服務需求。
- 大文娛集團9月起大麥網併表,線上下文化消費市場強勁復蘇下,大麥網季度 GMV得三位數增長,盈利能力按年持續改善;優酷線上付費演出總互動量破紀錄。大文娛集團總收入按年增長11%,Adj. EBITA虧損率減至3.6%,不過5.8億收入相對整個集團不算大,不虧就算了。策略上,目標三年內基本實現影視製作端的標準化、流程化、數智化。培養新生代創作者,推動文娛產業升級。推出消費端創新應用,拓展業務邊界。
- 其他業務:1688、閑魚、釘釘和誇克被定為戰略級創新業務第一梯隊,會以獨立子公司的方式運營,將以 3-5 年為週期進行持續投入。釘釘的付費企業客戶數達到10 萬家,按年增長約 40%。除了上述四個項目,高鑫、盒馬,還是阿里健康或者銀泰則以線下自營為主,變相這個分部的收入很高,但利潤很低。今季其他分部的收入為 481 億元人民幣,增長歸零,Adj. EBITA虧14億,虧損率 3%。主要是盒馬、飛豬、阿里健康和夸克的收入提升,部分被高鑫零售的收入下滑所抵銷。
謝謝小薯兄詳細分析BABA。講真現階段不敢亦不會加倉,等下3年後又有甚麼變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