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1日星期六

投資不是找答案,而是建立自己的觀點

最近有不少網友分享其他媒體、大行、財演等不同機構發布的新聞或報告,提出一些意見或者詢問看法。以往市況較明朗時,這些情況不多,反而在這個不確定性高時,這些分享就多了。 

其實小薯理解的,當不確定性高時,一般人都想找一個標準答案(特別香港人很喜歡quick answer),希望其他網友或小薯看到這些資料後,會引用更多資料或理據去反駁對方觀點,或者是說服別人去認同對方的觀點,從而作為自己投資決策的參考。又可能是,自己滿手蟹貨,想找一些支持股價上升的理據,相反,如果已經沽左,就找一些支持股災的理據,讓自己能完美地高賣低買。可是,真實的市場並不是這樣。 

市場上,永遠有許多種不同的觀點,所以不同大行報告對同一家公司也有不同的觀和所謂「目價」,不會全部都一樣。當一個人對公司的觀點是看好,就會買入;看差,就賣出;合理或者沒有意見,就會按兵不動,不買不賣。股價就是反映市場上所有投資人,對這家公司的觀點,並得出看好買入,看差賣出的平衡點。 

不同人對其公司的評價不同,那到誰錯?沒有人知,只有時間推進,由預期變成現實,事後驗證才會知道。 

當預期變成現實,公司的發展如看好預期的那樣好,那部份看差的投資者就會認錯,修改觀點,並追入股票,從而導股價上漲的;相反,如果公司的發展像看差預期的那樣差,那部份看好的就認錯止損,沽壓出來推低股價。這就解釋為何有些大行幾個月前看淡中概股,幾個月後又看好中概股。只有一個時間股價不太會變動,就是市場上所有投資人都對這家公司都抱有同一個觀點。可是,當一家人得幾個人都有不同觀點,市場這多人那有可能有同一個觀點?因此,即使股價橫行,也是有上落。 

當我們做研究,做分析時,一定會接收多方資訊,而不同資料之間也一定會有衝突,不可能大家都有相同的共識,也不會有標準答案,這是我們必須要接受!我們看一個資訊或觀點,重點不是這個資訊或觀點的結論,而是這個觀點背後的假設、背景及分析邏輯,自行思考判斷,作出你自己認為最有可能的版本,而不是向不同的網友發問,不假思索,把別人的「標準答案」當成自己的答案再作投資決定。 

媒體、大行、財演有可能會看錯,即使好像小薯這些Blogger也有看錯的時候(小薯經常說,Blogger不是勁人,只是一班不知醜去用一個平台分享的人)。所有人都是根據現有的客觀事實,來估算未來自己認為最有可能發生的發展,而事實發生前,財報公佈前,沒有人敢100%保證自己一定是對的,只能根據市場動態和事實發展去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因此,功課不能假手於人,只有自己落手做功課,才能得上一篇文章(LINK)所說的投資信念,也是小薯兩本拙作一直帶出的其中一個想法。

4 則留言:

  1. >> 會引用更多資料或理據去反駁對方觀點,或者是說服別人去認同對方的觀點,從而作為自己投資決策的參考。

    有youtuber之前講開, 基本分析既困難:

    - 首先係証偽 (falsification) 困難, 要好勤力查清真相, 還要分清楚reject hypothesis條界;
    - 之後重要自己誠實地面對, 唔好安慰自己或逃避, 執行。

    基本分析類投資, 段數同個人修行喺呢度睇出來。

    回覆刪除

拼多多市值超阿里,大衛真的打贏哥利亞?

前 陣 子 拼多多的市值超過阿里的市值,連馬老師(阿里人會叫馬雲做馬老師)都在內網發信定軍心,恭賀拼多多的成功。 先講一些基本數據,2023年三季度,阿里的收入為2247.90億元,按年增長9%; 拼多多收入為688.40億元,按年增長94%。從收入看,阿里第三季超過拼多多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