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財務報表分開三大報表,包括財務報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量表。早前小薯分了數篇文章討論了現金流量表,大家可以看回以下文章:
從財務報表看投資 - 現金流量表(2017年10月11日)
從財務報表看投資 - 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2017年10月17日)
從財務報表看投資 - 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2017年10月30日)
其實還有一項融資活動的現金流量還未討論,但小薯先在這裡打住,遲些再討論這個項目。今次,小薯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另一份投資者必須留意的報表 - 損益表。
損益表(或利潤表)(Income Statement)是用以反映公司在一段期間(例如: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利潤 (或虧損)的財務報表。損益表通常提供了公司兩年的利潤情況,成本架構、及收益情況,從而提供收入支出的資料,讓投資者分析利潤增減變化的原因,作出投資決定。
大家必須了解,損益表其實是分開兩部分,一部分是主要營業務的收支情況,另一部分是其他業務的收支情況,兩個部分也顯示出不同的利潤讓投資者了解公司的運動情況。。
主要營業務的收支情況 - 毛利
第一部分,會先列示公司主要營業務的收入(Sales),然後減去銷售成本(Cost of sales)得出毛利(Gross profit)。這一部分就顯示出公司的主要業務的經營情況。在分析此數據時,我們通常會計算一個毛利率(毛利 / 收入 x 100%)。毛利率反映一家公司的經營效率,毛利率越高,意味每一元的成本能產出更多的收人。如果公司的毛利率逐年上升,即經營效率有改變,是一利好因素。
另外,某些行業的毛利率會較其他行業高(例如:殯葬業有80%的毛利率但餐廳能只得20%毛利率),但通常在同一行業內的公司,成本結構不會差別太大,所以當一家公司較其他公司的毛利率越高,該公司的經營效率就越好。這些公司通常都是行業內的龍頭公司,因為他們的規模容許公司壓力來貨價或提高售價,以提高毛利率。故此,我們也可以利用毛利率找尋優質的公司,或找尋優質的行業,作出我們的投資決定。
其他業務的收支情況 - 營業利潤
資料來源:福壽園2016年報 |
接著,將毛利再減去各種費用(如行政費用、分銷費用),之後再加減其他收入(Other income)和其他營運支出(Other operating expenses)和財務費用(Finance costs)後,即為營業利潤(或虧損)。
跟毛利一樣,在分析此數據時,我們通常會計算一個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 / 收入 x 100%)。這反映一家公司的非銷售的開支情況,如果一家公司毛利率超高,但卻被其他開支侵食(例如董事袍金),那對股東來說不是樂見的。故此,在比較公司優劣時,這一數據必不能忽視。
有分析也會用EBITDA,即是稅前息前折舊前攤銷前利潤。即是未計財務費用/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盈利。從稅前營業利潤剔除以下項目(通常可以在損益表內或附註中找到),而使用EBITDA作分析的原因是:
資料來源:昌興國際控股(香港)有限公司2017年報 |
1.
財務費用/利息:在會計制度上,會將一筆過的貸款安排費攤分至整個貸款期,變相將年的財務支出減少,而之前的財務支出增加(如上圖的「其他貸款實際利息支出)。另一種情況是,公司獲得一筆無利息款,會計制度上,需要計算一筆「假設利息支出」,變相增加了當年的一筆無現金流出的財務支出。
資料來源:福壽園2016年報 |
2.
折舊及攤銷:在會計制度上,公司必須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按預計使用年期將其成本從資產負債表攤分入損益表,而其攤分入損益表的支出是折舊及攤銷,是無現金的會計支出(通常可以在附註找到出來,如上圖)。
資料來源:福壽園2016年報 |
3.
稅項:在會計制度上,公司需要為因會計利潤跟稅務利潤的暫時性差異而計算出的稅務支出/稅務回撥,也是沒有實際的支出/收回。
資料來源:aastock.com - 福壽園 |
以上各項均因為會計制度而影響公司的盈利表現,特別是那些資本密集(需要大量機械/無形資產/貸款)的企業影更深,所以在分析時用EBITDA更能反映實際的盈利狀況,在很多財經網站也有提供此資訊的摘要。
其他業務的收支情況 - 純利及可分給股東利潤
營業利潤(或虧損) 之後加減其他非經常性的業務盈虧(如出售固定資產/聯營公司的分紅),再加減會計上的盈虧(如公允值變動),就是稅前利潤(或虧損)。將稅前利潤(或虧損) 總額減去應交所得稅後得出就是純利潤(或虧損) ,再除公司某些子公司的小股東權益,就是可分給上市公司股東的利潤。
營業利潤(或虧損) 的項目通常是一次性的項目(上圖就是一個較好的例子),比較常見的如:
1.
出售合營/聯營公司/其他投資項目的盈虧:這些都是將公司的投資項目出售,得回來的收益通常是一次性的。分析時公司盈利的持續性通常會剔除這些項目。可是,這些項目這可讓投資者了解公司的現在未來的運作情況。
2.
資產項目減值/減值回撥:在會計制度上,如某些資產預期可收回的金額比帳目值少時,就需要將該資產撇帳減值,反映該資產的預期可收回金額。當預期可收回金額回升時,又可以收其減值回撥。這些全都是會計上的運作,而沒有實際損失/收益,但卻可以反映公司的資產質素變化。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銀行股為他的不良貸款所作的減值準備淨撥備(通常在附註找到出來)。
3.
投資物業/投資項目的公允值變動:在會計制度上,某些項目是需要按市價入帳,市價上升就會在損益表中表列為「公允值增加」的收入,並不存生任何現金流入。同時,某程度上此項目也受管理層的操控,並以此操控公司利潤(最容易及最易見)。過去數年樓市股票熾熱時,會見到不少公司有很大部分的利潤就是就公允值變動而來(如房地產、房託等)。當然,此一金額可以讓投資者了解公司所持的物業實際價值,所以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在我們分析公司的業務盈利可持續性時,通常也會將這些利潤調整以上項目,或直接用EBITDA分析。
其他
資料來源:昌興國際控股(香港)有限公司2015年報 |
在看損益表時,公司為了修飾「損益表表面」的利潤,可能報喜不報憂,只將利好項目(如公允值增加)單獨表列出來,而利淡項目(如資產項目減值)則可能包含一個大項目內,只在附註作出披露。如上圖,公司將大部分的減值虧損放入「其他經營開支」,在附註才披露出來,而不是在財務報表單獨表列出來。所以,在分析損益表時,必須結合附註一同分析才能全面了解一間公司的盈利狀況。通常,在項目旁也有一個附註號,將投資者易於閱覽。
總結
單單一份損益表,不同的利潤項目也能揭示公司不同的運作狀況,所以作為投資者,不可以單單只分析可分給股東的利潤,更要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公司的盈利情況,同時分析成本架構,才能全面了解公司的營運情況。
與此同時,而以上的提及的,只是最基礎的知識,而會計制度本身是容許某程度的人為判斷,從而合規地操控利潤。這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能明白,作為小投資者,只能多做功課,用批判性的思維,用佐證去分析財務報表,才能知悉公司的底蘊。
請教下,財務費用/利息費用係唔係要計曬淨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 利息收入),定係只包利息支出?
回覆刪除理論上計net interest expense,但未必間間公司都net interest income 咁disclose ,咁我會懶啲,只係調整interest expense,因為interest income 通常都不大
刪除唔該晒小薯😄
刪除咁岩諗起,以下幾個情景關於interest expense的應用
回覆刪除(A)Interest Coverage Ratio應該只計interest expense而非net interest expense?
(B)Effective interest rate計算時係用finance cost/average borrowings,我估計呢估應該只計算interest expense (而不是net interest expense),因為borrowings對應的應該單是利是支出。以上諗法正確?
(C)林森池本證券分析實踐,ROA = (NP + 利息支出)/Total Asset,當中的「利息支出」理論上應該都係net interest expense?
這些情境又有所不同,上面小薯是從估值層面睇,你這裡就是計ratio。
刪除(A) 你應該是只計interest expense,因為你睇緊你既profit cover到幾多倍既interest payment
(B) Finance cost同interest expenses基本上都是同一樣野。當然在HKFRS 16裡會有個effective interest expenses,這個就要crave out
(C) 我唔記林森池大師係用gross 定net,但這個我會用gross。因為total asset係包個cash 同investment,which generate interest income,咁理論上return應該要包埋呢part?當然我都係懶,通常會用NP,因為我會睇股東落袋既return有幾多。最重要你要define清楚,比較時要consistent咁用,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