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

從「香港經濟日報集團」看投資(2019年7月24日)

圖片來源:Wikipedia


近日發生了少事情,心情難免受到影響,加上工作又到peak season,研究公司機也減少(因為不免會接觸網上資訊)。現在寫下文章,讓自己抽離一下,反而讓自己心情平恢不少。

投資不離生活,也少不免牽涉到一些大氣候。早前「香港經濟日報集團」(下簡稱經濟日報﹚執董兼副社長石鏡泉早前發表的一番言論,間接影響到經濟日報,即使小薯一直參與的幾個投資群組,也出現不少爭論,也有不少罷買、拋售經濟日報的說法。現此現象,小薯也想抽離的分享一下,但不涉政治,只談投資!

首先,如小薯一直的論調,出售決定應看公司是否有本質上的變化,而不是取決短期因素。經濟日報作為一間上市公司,是由董事局提供策略方向,負責公司管治,而管理層則是去執行策略。因些,管理層的質素,以至公司管治是評估公司的重要因素,但著眼點應是他們的經營能力,而非他們的政治取態。

此外,石鏡泉的言論,理論上是他的個人言論,至而不是經濟日報的立場。另外,經濟日報並非只有一個作者,也其他有實力的專欄作家,更有一班有專業操守的前線記者,這是經濟日報的價值所在。石鏡泉的言論可能會影響公司的短期形象,但實際上未必是有長期影響。

當我們評估一件事對公司的影響,不能夠只根據消息說出大約情況(這就是為什麼FACT CHECK是十分重要),理性地評估事件的正負影響,不能因個人情感放大某一邊的影響,影響投資決定。

以上的投資思維,是不涉及個人情感,甚至是機械式的投資想法。

不過,另一個角度看,以石鏡泉的言論而出售股票是否只是一個情感上的衝動決定?也未必是。其實,近年新興一種投資 - ESG(環境、社會與管治)投資(也有稱可持續投資),從單單考慮公司的財務經營情況及風險,加上考慮公司的行動對環境(例如碳排放)、社會(例如社區參與、反貪污)、管治(即公司管治)的影響,從特定的道德、社會責任、專項議題(例如氣候議題)作出投資決定。

有這個趨勢是因為越多越多機構認為公司的可持續力是推動市場和企業成長的長期力量,對未來的表現有著重要作用,因為有較好ESG的公司,通常都會正視風險,取得持份者信任,從而提升企業聲譽,也較容易獲得更好評級,有利融資,為股東爭取最大利益

同時,越來越多監管部門要求投資者,在其投資過程中考慮ESG因素(例如:聯合國倡議的《責任投資原則》、《聯合國全球契約》等),也有不少相關市場的準則出現(例如:可持續發展會計準則委員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所制定的框架)。

ESG投資的過程中,排除不符合ESG理念的公司,使投資者的投資組合能夠達到投資者的ESG目標。這個投資過程,跟我們根據估值計算,資產配置的要求,排除劣質、估值過高的公司的投資過程是類近的。

ESG準則是有一套國際標准,而香港方面也在早些年引入是ESG報告,因仍是較國際標准有一些落差,不過投資者仍然能參考該份報告作出ESG投資決定。

說回,經濟日報一例,當然政治取態不是ESG準則之一,不過如價投一樣,會有一些黃金定律,不過最後也是投資者自行決定一些投資準則。如果投資者認為某一政治取態對ESG有重大影響,那則是投資者自己的考量,沒有一個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的投資目標和投資取態。

總的來說,不管是那一種投資方法,最重要是買入公司後,晚上能睡得著,不擔驚受怕,始終投資的終極目標是心安理得地,安心地賺錢呢!



作者:80後小薯的投資人生
小薯其他平台原創專欄: 知名內地財經平台-雪球


免責聲明
本網頁純屬個人網誌,一切言論純屬個人意見及經驗分享。小薯不是證監會持牌人士,不會提供亦不是提供任何投資意見,小薯或任何人等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另本人無法保證有關內容的真確性和完整性。
小薯或持有本網誌所提及的公司或資產的長倉及短倉及衍生工具 , 並會在亳無預料下買入及賣出。小薯在撰文時會儘量保持客觀公正,但對所持有的資產內容亦可能有較偏頗的論述。投資涉及風險,讀者應考慮該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況,務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求證、分析,讀者一切的投資決定以及該投資引致的收益或損失,概與本人無關。

版權及知識產權
本網頁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所有文本、平面圖像、圖表、圖片、照片以及資料或其他資料的彙編,均受版權保障。本人是本網頁內所有版權作品的擁有人。除非預先得到本人的書面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發佈或向公眾提供該等版權作品。歡迎向本人申請授權發佈或向公眾提供本網站的內容。


2 則留言:

  1. 有時他的分析寫得幾好, 用政治審查一個人以至牽連一間公司, 令我想起希特拉年代

    回覆刪除
  2. 可惜在目前以二元對立,以民眾鬥民眾的管治方式,很容易泛情緒化的批判決定,凡不是我族類的就抵制(小商店也如是)。傳媒的自我審查,大集團的站邊,也有一定的影響。現在能夠抽離,理性的作出判斷顯得更重要。

    回覆刪除

拼多多市值超阿里,大衛真的打贏哥利亞?

前 陣 子 拼多多的市值超過阿里的市值,連馬老師(阿里人會叫馬雲做馬老師)都在內網發信定軍心,恭賀拼多多的成功。 先講一些基本數據,2023年三季度,阿里的收入為2247.90億元,按年增長9%; 拼多多收入為688.40億元,按年增長94%。從收入看,阿里第三季超過拼多多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