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一篇《你想跑贏的,是別人?是市場?還是自己?》。在投資群組裡,大家討論今年賺30%、40%是有可能,因為今年有3月的「大熊市」,之後有幾個月的「牛市」,如果操作得好,高位減倉,
低位加倉,所以40%是有可能!網友這個說法是對的!可是,這個說法,是站在今天去回望3月。不如問問自己,3月時,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幾個月的升市入所以在3月時ALL IN,並現在賺到笑?不過,又想想,大牛市是美股,港股是上落市,那你估的又是看那個市場?3月時,COVID-19失控,中美開大片,小薯自問那時看不清情況,小薯不敢ALL IN。
即使到現在,全球救市,假設美國救市方案通過,救埋第3季、第4季,之後呢?樂觀的疫苗並且有效第三季面世,量產程度及各國有沒有錢買疫苗又是另外一個問題;如果病毒變種,疫苗無效,美國救完第3季、第4季(大選也塵埃落),政府還有沒有錢再救?(香港政府都已經打左開口牌了!)
當政府不再救市的時候,經濟就會見真章!先不管股市的走勢如何,經濟大跌,自己失業,生活也成問題,你會持有股票,抑或大跌也要被迫出售股票拿錢開飯?這是風險管理的問題,又是另外一個課題(這裡小薯就不在討論了!),重點是我們追求的,不是ABSOLUTE的回報,而是風險調整後的回報。如果一個組合有10%回報,但組合波幅只得5%;而另外一個組合,有20%回報,但組合波幅有60%。那小薯會寧願選擇第一個組合了。
再說,40%的回報是單計今年,抑或是累計?回報同時要考慮時間線。這兩年40%可能好難,但10年又是不是難?BRK.B今年跌9%,但長遠計每年複息回報卻有雙位數。還有,回報希望每年20萬元是否合理?一個5萬元的組合,一個200萬元的組合和一個5億的組合,又是不同的概念。
因此,當我們設立投資目標時,不要單看回報的高低。根據自己的風險取態、投資年期、投資本金、性格去定一個合適自己的投資目標。古語有云:「欲速則不達」,現時速食文化當道,每個人都說希望年回報xx%(特別看到別人有高回報,自己也想有高回報),想40歲出頭退休,但有多少人真的有計劃過,評估過做不得到?
如果發現某個投資系統做得到,而你又精於這個投資系統,就嚴守自己成功的投資系統,一步步向目標邁進。要清楚知道,我們投資不是為是贏遍所有人,而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更完滿。
小薯也明白,這兩篇文章是一個很道德高地的說法,說易行難,但就是正正一個如此簡單的做法,是否能夠嚴格的實行就是我們成功的關鍵。
「根據自己的風險取態、投資年期、投資本金、性格去定一個合適自己的投資目標。」
回覆刪除~感謝分享~
迷途小書僮兄,不好客氣呢
刪除對,每個人情況不同,甚至乎每個階段的諗法都不盡相同,絕對要找適合自己的
回覆刪除退休人士跟剛出社會的新鮮人風險承受不同,要找的也不一樣呢
刪除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匿名兄,不好客氣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