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3日星期五

重溫價值投資法 - 要懂得做狗仔的主人(2018年2月23日)

新一年,見向大家拜個年 祝大家心想事成,恭喜發財。

這個假期,就趁有些空檔,看下書上下堂,重溫了巴菲特的成名的投資法 - 價值投資法。

當中有幾個重點:


1.股票機上的數字,其實只是公司的股票價格,不是其價值,那些數字最多只是市場上的參與者人氣投票票數而已。

2.公司的價值取決於公司的盈利情況,經營效率,管理層的質素,行業前景,公司的市場地位等多項因素。

3.要嬴是要低買高賣,不是股價的高低,而是相對價值,股價低於價值才是低,相反才叫高。

4.每次投資必須做足功課,除非公司情況跟買入時有本質上轉差,否則是以一生持有為目標,所以一個人一生其實要買的股票並不是很多。

其實,股價跟公司價值的關係跟放狗的情況一樣。公司價值就是主人,股價就是狗。放狗時,不管有沒有狗帶,狗仔總會圍著主人跑來跑去,但不管如何狗仔總會/要回到主人身邊,而狗仔要向前行,只有主人向前行才會跟著向前行。

這個情況就跟公司價值與股價一樣,公司價值穩定時,股價會經常上上落落,但長遠總會回歸公司價值。可是,優質的公司,價值會慢慢上升,股價長遠會跟著上升。劣質公司則相反。

所以,我們要投資,我們是要學懂做狗仔的主人,而不是追著狗仔亂跑一通,只需要靜心的等待,狗仔總會回到我們的身邊。

2018年2月22日星期四

中國醫藥公司研究(二)(2018年2月22日)


小薯就於2018217日提及小薯正在研究中國醫藥公司。就行業前景,小薯稍為做了少少功課。

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 2017》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 40% 以上,居首位,高於腫瘤及其他疾病。

2018年2月20日星期二

大升市,搶買股票,大跌市,也搶買股票,其實是要買,抑或不買?(二)(2018年2月20日)

4) 表面的專家就是高手

在股票行內有不少高手,用大量技術指標預測股市/股票走勢,派不少「冧把」。小薯有個很喜歡談投資的whatapp group,當中有一兩個人經常在group中派「冧把」,說什麼10天線,RSI的天外來語,跟著其他人就熱哄哄地討論。這一兩個group友也被抬得輕飄飄的。可是,看著他們在股市中進進出出,卻不像贏得金錢。

反而,小薯的親戚多年來月供煤氣,中電,不多操作,也沒不懂什麼技術分析,但連股利在內就有倍計的回報。他們不是別人眼中的專家,但卻是賺錢的高手。「投資並非一個智商為160的人就一定能擊敗智商為130的人的遊戲。」投資從來目的不是要成為專家,而是為是賺錢,這跟知識全無關係。

2018年2月17日星期六

中國醫藥公司研究(一)(2018年2月17日)

近日,小薯開始研究中國醫藥公司,看了一下數據,就看中以下五家公司,應該有一定的潛力。因為近日醫藥股熱炒,所以這些公司可能大家耳有所聞。可是,買的時候大家知道它們的業務範圍跟前景嗎?

就數據看,未看其他資料時,小薯應該會先選擇1061、1093兩家公司。
 
 
  毛利率 邊際利潤率 股東權益回報率 總債項/股東權益
億勝生物科技 (1061) 80.32% 17.57% 24.47% 6.96%
中國生物製藥 (1177) 79.20% 12.09% 21.53% 38.30%
石藥集團 (1093) 50.00% 16.98% 20.78% 11.26%
東陽光藥(1558) 77.25% 40.42% 15.49% 3.66%
同仁堂科技(1666) 50.71% 12.77% 13.53% 25.63%

可是,當小薯再看看公司的業務,跟中國醫療行業的現狀,小薯反而會考慮先研究1177、1093及1558,即使這三家公司的財務數據不及1061,但前景卻較1061好。

2018年2月15日星期四

金沙(1928)業績速報(2018年2月15日)

剛剛金沙出了業績,小薯來個業績速報。

下為業績主要數據:


 
  2017 2016 升/(跌)
  <百萬美元> <百萬美元>  
收益淨額7,715 6,653 16%
調整物業EBITDA 2,610  2,240 17%
經營利潤1,173 1,352 -13%
年度利潤1,603 1,268 26%
每股盈利(美仙)19.86  15.17 31%


2018年2月13日星期二

保本是硬道理(2018年2月13日)

上週埋單,恆指由高位累跌超過10%。

有買開股票的朋友這幾天不斷跟小薯說,自己的股票全面見紅,由上個月的笑顏滿面,到了黑哂口面。

其實,這個星期小薯對大跌市沒有多大感覺。無可否認,小薯的組合的收益率大跌10%,但又如何?小薯在這大跌市後仍然有正回報(由2017年7月建立本專頁開始計)。

因為小薯以前也經歷過這種升跌市,也曾衝動過,不斷買入賣出。知道股票不斷交易反而沒人長期持有的那麼賺錢。先不要說複息效應,而是小薯經常提出的「保本是硬道理」的原因。

小薯就用以下小例子就解釋下:

投資者A(本金$10000,年頭買入,年底賣出)
第一年賺20%,所得$10000*1.2=$12000
第二年虧20%,所得$12000*0.8=$9600
第三年賺30%,所得$9600*1.3=$12400
三年回報就是24%

投資者B(本金$10000,長期持有)
第一年賺10%,所得$10000*1.1=$11000
第二年賺10%,所得$11000*1.1=$12100
第三年賺10%,所得$12100*1.1=$13310
三年回報就是33.1%

以上簡單例子就顯示出「保本是硬道理」和複息效應的威力。

所以為什麼小薯對大跌市沒有多大的感覺,因為只要能保本,每年不需要大嬴,只需些微的正回報,就能嬴了!

同時,小薯只買優質企業,短暫的股價波幅是不用怕,反而更能測試小薯的組合是否高風險。

2018年2月6日星期二

再跌1650點,何懼之有?(2018年2月6日)


今天埋單跌1650點,幾近是低位收市。北水今天輸了一仗。可是,這兩天的跌幅,其實只是將1月的升幅還原,而過去1個月的升幅有多高,是否健康,大家自行判斷。

小薯過去數個月幾近是沒有行動,策略主要是持貨,同時儲現金。守之餘,也嘗試在還未過熱的版塊找尋機會,在合理偏平的情況下分注入市(因為過多現金也會損失機會成本),再加上月供穩健型的股票。

彼得·林奇說過:「沒有人能預測利率、經濟或股市未來的走向,拋開這樣的預測,注意觀察你已投資的公司究竟在發生什麼事。」過去一個月,基本上小薯都是專注分析企業,因為小薯是買企業,而不是股價,即使股價這兩天大跌,小薯也沒多大的感覺,也沒有嘗試去估市。同時,今天的跌市,也沒有讓小薯轉變想法,因為跌市的因是預期加息,而加息的因是經驗向好,那跌市可懼之有?

之前小薯也提過,投資第一點是要保本,要懂防守。經過兩天的大跌市,可幸小薯的組合仍有利潤,也正因未蝕入肉才能令小薯在跌市中保持平穩的心境。巴菲特說過:「成功的秘訣有三條:第一,儘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二,儘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三,堅決牢記第一、第二條。」這個宗旨,就是讓小薯渡過過去風浪的要旨。

大升市,搶買股票,大跌市,也搶買股票,其實是要買,抑或不買?(一)(2018年2月6日)

2018年一開始,就用一個月時間大升3000點,升幅主要由內銀股和石油股板而來。無獨有偶,兩個板塊都是上年的弱勢板塊,一踏入2018就突然變成強勢板塊,是否2018就會令他們的基本因素改變?大家心裡明白。在之前的大升市,搶買股票,到近日的大跌市,也有人搶買股票,其實是要買,抑或不買?小薯這個時刻決定要更抽離,以這篇文章告誡自己小投資通常會做的錯事。

1) 股價升就是有好消息,買入一定安全

在股市高位通常充斥著似是而非的好消息,而跌市則相反。例如早兩天(5/2/2018) 的跌市,前因是美國就業數字較預期強勁,其實是一個中性(偏利好)的消息,升市時就解釋為經濟向好,所以股市跌,跌市就解釋為消息令加息預期升溫。其實,怎樣解釋,市場只是找個理由去讓股市升跌而已。

升市通常被一片樂觀、好消息圍繞,平常沒買股票的人就被持續上升的股市吸引,認為該因為有好消息所以上升,以為現在買進股票是安全。誰知這些好消息是為了解釋升市而非真正套到股票的好消息,通常是一些概念/假設。同時,當股市稍有不利消息,小投資者又會過份驚慌,在低位時拋售。這就是小投資者在股市中輸錢的主要原因。

可是,就長期投資的角度來說,股價下跌,反而對投資有利,這時才是買入的時機。巴菲特在2012年給股東的信裡提到「股價上漲都會損害你的利益。股價低迷不振反而會增加你的利益。」因為股價下跌可以以同樣金錢買到同一家好公司更多的股票,而公司本質上其實沒有大變,只是短期的股價波動,而跌市則讓我們買到更多的股份。

2018年2月5日星期一

恆指爆跌700點,又如何!(2018年2月5日)


今天恆指開市爆跌700點,小薯有一個投資whatsapp群組引發激烈討論,分開了兩派,一派是恐慌,一派說要趁低吸納。

先不說趁低吸納的一班人是否合理,因為小薯一直說買股票是要看企業價值,而不是股價,大跌後的股價是否合理,因為看每隻股票的價值而定(好像銀娛今早大跌後,小薯仍然認為他超出合理價)。可是,是否需要恐慌就可圈可點了!

股市不是情緒的賭博,而是冷靜分析的投資。根據報導,今日恆指開市爆跌700點是因為美國股市下跌,而美國股市下跌是因為美國就業數字較預期強勁,令加息預期升溫。

冷靜分析,美國股市下跌是加息預期升溫,而前因是美國就業數字較預期強勁,即是意味著經濟前景向好。這其實對企業,對股市來說是好消息。那為什麼消息利好,股市反而下跌?其實,市場只是找個理由,為近日升過龍的股市找個調整理由而已。股市升跌,其實只是供求不斷變動所致,升跌的理由只是分析員後加上去而已。

所以,無論之前升上33000樓上,又或者今天大跌,小薯什麼也沒有做,股市可以升自然能跌。投資,是要冷靜分析。小薯近日的策略一直都是,留意未過熱的板塊,一邊分析企業,一邊有機會就分注入市,一邊儲現金留待跌市用。

2018年1月30日星期二

新一年,新開始,逐步達成自己的理財目標(2018年1月31日)

201712月到20181月寫了數篇關於理財的基本法跟儲錢的方法。未知大家喜不喜歡,有沒有得著?可能大家會覺得老生常談,但很多人做起來卻做不到。

2018年剛剛開始,正好給自己籍口好好檢查一下自己的財務狀況,定下一些大計、目標。套回前數篇的文章,由今天起努力實踐吧!

1. 建立理財目標
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吧!最重要是可見的,可以量度的,短、中、長期,中間可以給自己一些獎賞。不管怎樣,沒有目標,做事不會有勁的!例如:一年內儲五萬,就讓自己去一轉澳門,三年內儲二十萬,就讓自己去一轉日本,五年內儲五十萬,就讓自己去一轉歐州。

2018年1月26日星期五

33000是否要追落後?(2018年1月26日)

早前,小薯曾說恒指31000還未是最癲的時間。網友那時間股市未到頂 ,但開始要小心。

今天收市恒指升穿33000收市。小薯依然認為升市還未完,但真的要步步為營。同時,有網友問的問題不再問是否到頂,而是應否追落後。

如果現在已經空倉,不管之前已鎖定利潤,定至今仍然未入市,那小薯就不建議在現在火熱期衝入市場。如果已鎖定利潤,無謂徒添煩惱;如果未入市,兩年的升市也錯過了,現在的錯過了也沒所謂了。

如果真的有一筆資金是預算來投資股市的,而真的想玩下賺餐飯仔,投入一部分資金,又或者用月儲蓄的一部分作長期月供就好了。同時一定要嚴守紀律,決定入市的注碼後就不要隨便加注,賺了不要心雄追入,虧了也不要嘗試溝貨。因為這一注其實是學費,學習大升市中和由升市轉跌市的投資經驗。賺了故然好,虧了也是很好的經驗,始終成功是從很多的失敗而來。

嚴守注碼的另一原因是在這熾熱的股市中確保有一部分現金以等待股市出現大調整,當股票人人都敬而遠之時,就是我們入市的時間了!

2018年1月25日星期四

儲錢話咁易 - 再談複息效應(2018年1月25日)


上一篇說了複息效應的威力,所以越早儲蓄,越早投資,財務累積更有效率。
不過,一個硬幣有兩面,複息效應的威力能應用在資金,意味說也能應用在負債上。

現在信用卡消費盛行,如果不是每月清繳而引致利息,利疊利下,負債金將會幾何攀升。更需要知道,信用卡的借貸息率大部分都是幾十厘,當中的複息效應更明顯。

考慮一下私人貸款。如果你有提取了一筆私人貸款當你收到貸款就將開始累計利息。假如你在第一年的開始貸款$100,000,並以5%年利率累計利息,按月計複利。第一年完結,利息就會是$5,116,如果你借5年,總利息就會是$28,336。相比起簡單利息計算(即本金x年利率x年期)的利息,5年總利息是$25,000,多了13%。利息越高,複利就會對您越不利。

大家經常聽到的因以信用卡還信用卡欠款而債台高築,或者老一輩說的九出十三歸就是這個道理。信用卡公司有最低還款額的方案,但利息在此期間就會以剩餘本金+利息累計上去,利率更比私貸更高。所以,如果你過去只是還最低還款額,就你就預備每個月的還最低還款額會不斷提高吧!

同時,近年息口持續低企,有不少人借錢投資,更有時聽到新聞報導說有人以信用卡借款來買樓。小薯明白低息套息差是吸引,但如果未經心思熟慮而為借而借,賺不到錢之餘,更還不了錢(需知投資跟借貸還款的現金流未必能完美匹配),掉入上述的負債陷阱,那便得不償失。


故此,致富的第一步,不是投資,而是先清負債,否則負債利息只會不斷蠶食投資回報,財富累積的效率大大減低。數萬元卡數還可以努力儲錢清繳,但卡數達十萬以上,便要考慮長債換短債,平債換貴債了! 而借錢投資其實應在累積到足夠的理財知識後,而投資回報相對風險很高時才值得實行。

2018年1月22日星期一

儲錢話咁易 - 強大的複息效應(2018年1月22日)


上兩篇的「淺談儲蓄」系列談了儲蓄的方法,而大家每個月將錢在銀行內,最終目的都是為自己將來作預備吧!不管是置業、結婚,抑或退休,都是預早準備的。

可是,一時三刻,錢不儲不來的,一完是及早準備。其實,越早儲蓄,越早就達成財務目標,這全靠巴菲特奉為金科玊律的複息效應。複息效應是以本金加利息以滾雪球方式持續累積財富。即是說:若你將每年所得利息加入原本金再投資,隨後的利息便會以本金加上新投入的利息計算,就能賺取更多利息。這就是複息效應的威力。

2018年1月19日星期五

儲錢話咁易 - 儲蓄的錢從可來?(2018年1月19日)


上篇文章刊出後,就有網友跟小薯說,平時維持收支平衡已相當困難,可來有閒錢儲蓄呢。
其實,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每天大家有意無意已經花了一些無謂錢,例如買了一些用不著的衣服,買了一支樽裝水等,這些其實都是你儲蓄的金錢來源。大家不妨用下列方法找尋一下:

2018年1月18日星期四

儲錢話咁易 - 無痛儲蓄,兩大儲錢大法(2018年1月18日)

早前,小薯的「理財六部曲」提到理財第一樣就是要學懂防守,要先通過儲蓄及保險保障好基本生活要求,儲第一桶金後(數萬到十萬也行),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投資其他產品。

小薯卻有時聽到身邊的人年近30,存摺也只得數千幾萬。小薯真的不太明白為何會這樣,打比方,22歲剛出來工作,每個月只能儲$1000,往後每年月儲蓄增長3%,到30歲,即使沒有投資,銀行也應有約10萬的現金吧。

小薯眼見,有以上情況的人,儲蓄的方程式是: 收入- 支出 = 儲蓄,這個方程式正是儲不到錢的原因。(相信大家都聽過了)看看方程式,剛人職場,收入通常是固定的,可是支出卻是浮動。在物實主義的社會,而且人天生有追求享樂與自我補償的天性,只要戶頭內有餘額就容易花個精光,所以相信大家要花錢一定易過食生菜,最後儲蓄計劃多數失敗收場。


所以,小薯在初人職場時,就以用了兩個方法儲錢:「散銀大法」及「減人工」。

2018年1月14日星期日

股市到了31,000,後市又好何?(2018年1月14日)


近日股市到了31,000,有網友問起小薯對現時股市的想法。原本也不想不給意見,但傾談間也弄得小薯手痕想寫一下。

上年是牛市,相信沒有太大的爭議,加上2018一開首,就14連升,樂觀情緒在市場盲也看得見。

=到頂了沒有?=

市場不少股評人或者大行不斷給予目標價,28,000、29,000、30,000、32,000、34,000,當股市上升,目標價又調升,再給一堆似是而非的理由,加上「專業的」技術分析去解釋一番。
老實說,即使現在到了31,000,小薯依然認為還未到大時代的瘋癲情況,但也要開始小心。問小薯何時到頂,小薯也是一貫的答案,小薯不會估市,因為小薯不懂。小薯只懂得分析公司,不懂預測市場,也不懂預測經濟大環境。小薯的投資全看是公司的表現,而不是市場股價波幅表現。

=現在還應該入市?=


2018年1月12日星期五

2017年回顧(2018年1月12日)

放完長假回來,也是時候收拾心情,再度出發了!

先講講2017年,小薯在2017年7月開設了這個BLOG,也成立了「重思人生 - 思考投資人生的80後小薯」的FACEBOOK專頁,不為什麼,一來想利迫自己做多些功課,為自己的功課留一足印,也讓志同道合有個平台風花說月。希望2018再努力寫多些文章,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及分析多些股票。

由成立專頁起計到2017年12月31日,小薯組合總收益率 約14.4%,恆指約15.6%,算是對得起自己。持倉約12隻股票,檢視,當中9隻都錄得正收益率,3隻錄得負收益率。可是,當中一隻內房在功課做不足的情況下在高位買入,股價曾跌超高20%,獨自拉低收益率約3.2%。教訓小薯未做足功課,就要是亂衝亂撞,但小薯對此內房仍對它有信心,仍然持有,近半個月升約20%,證明優質股不平買買,最怕買錯。

2018年的第一週身在外地,沒有感受到升895大升市的威力,但也慶幸身在外地,否則現抵受大升市的誘惑,也要一定心理質素。目前恆指迫近31,000,小薯認為未到最熱的時候,但也不平宜了,要開始有所警剔了。

最後,適當的鼓勵也是我的動力,大家的在這個BLOG的每一個CLICK,在FACEBOOK專頁的LIKE跟SHARE,以至每一個COMMENT、INBOX對我也是一種鼓勵。

2017年12月27日星期三

叮噹給我們的啓示 - 貶值的現金財富(2017年12月27日)



其實叮噹(小薯認自己是老一輩的)也不單單兒童適宜,成人也應該看看。

貨幣一直以來都是交易媒介,白銀、銅幣等。很久以前,貨幣是金本位,有實質有價值的東西背書。後來,貨幣由金本位轉為(美國國債)債本位,貨幣(現金)已經變得沒有任何價值,真真正正成為一張有無限量供應,用作交易媒介的紙張。

2017年12月25日星期一

高人工的「窮人」(2017年12月25日)


這個世界,大部分資產集中在少部分「富人」手上。富人利用少量金錢「聘請」「窮人」為他們的資產增值,再將之用較昂貴的價格賣回給「窮人」,變相「富人」能夠無償得到「窮人」的人力資產,甚至得到他們本身的資產,並能夠繼續累積更多的資產,並慢慢地「富人」就有影響社會制度的能力。

2017年12月20日星期三

理財六步曲 - 第四至六部曲(2017年12月25日)


說到學懂防守的重要性。當我們做好防守後,就開始向我們的理財目標進發了!

第四步 - 學習理財投資知識


第四步是學習理財投資知識,這也是最重要一步!

2017年12月18日星期一

理財六部曲 - 第一至三部(2017年12月18日)



早前,有網友問小薯有關月供股票的問題,詢問如果月供$1,000-$2,000有什麼選擇。小薯第一時間就回覆跟她不要考慮月供,而是自行儲蓄分注買入股票。因為月供最平的手續費每個月都要$25,只供$1,000-$2,000的話,成本太高,倒不知自己儲蓄分注買入股票更化算。再跟她談多兩句,發現原來這位網友原來儲蓄能力不太足夠,出來工作十年左右,而得數萬元積蓄,更想利用數萬元錢搵錢。這時,小薯就發現這位網友的理財觀念是未成熟的,未懂儲蓄,就想談錢搵錢。

我們理財,一定要有計劃,有步驟的。一步登天,未打好基礎,財富很容易瞬間花掉。所以,要想理財成功,一定要樹立正確的觀念,還必須要掌握正確有效的理財步驟和方法。

2017年12月14日星期四

再談比特幣狂熱(2017年12月14日)

圖片來源:Apple Daily
早前跟網友談起比特幣爆破時,對經濟有什麼影響。老實說,小薯不太清楚比特幣的實際運作,所以如果比特幣泡沫爆破,會有什麼影響。因為比特幣及其他虛疑貨幣(「虛幣」)是利用複雜運算而產生的一種網上貨幣,虛幣投資者/使用者是建基於虛幣不能偽冒和濫發(因程序也預設一個數量)的前題下,再加上高私穩性的因素,認為是新經濟最有用的貨幣,未來的使用量一定會急增。由於求過於供,價格急升。

可是,如果比特幣泡沫爆破時,會好像鬱金香狂熱對經濟沒有太大的影響,抑或是對實體經濟有影響,小薯真的不知道。

畢竟在鬱金香狂熱時代,各國經濟的關連性相對較細,貿易及金融系統不像現在那樣的國際化。同時,鬱金香也沒有用作交易媒介(即是「錢幣」),而爆破的形式也難以預料,是變得一文不值,還是回歸作為交易媒介(或一種網上商品)的基本價值?

圖片來源:信報
需知大眾交易媒介是建基於社會大眾普遍接受程度(而非國家批准與否),願意以其他資產換取該交易媒介。當然,只要交易雙方對該物品有信心並接受以該物件作為計價基礎,就能作為交易媒介。就像電影中,毒犯用鑽石作交易媒介,不單是看中鑽石的高私穩性,也是看中大眾願意用現金換取鑽石的特質。

而比特幣本身不存在任何背書,其價值只是靠交易雙方的信心支持。同時沒中心發行者監管,故資金能夠秘密流通,也避免了高手續費和繁瑣流程,變相令洗黑錢、販毒、恐怖組織或其他犯罪組織能避過監管調動資金,因此而引起政府注意。

當全球政府某天銳意打壓虛幣,認受性就會大減,致需求下降,極致時不能套回現實貨幣時,比特幣價值可以歸零,而所投資的金錢也同時歸零。或者,有更多其他平台推出比比特幣有相類似的虛幣與比特幣競爭,就意味虛幣的整體供應大增,也會令比特幣的價格下降,也會出現虛幣間的兌換價(就好像現在的紙幣)。


可是,比特幣現時的情況不同,已經有一定群眾願意接受虛幣作交易媒介,甚至有政府認受比特幣(近日北韓也一起玩這個遊戲),令比特幣更容易套回現實貨幣(反映比特幣仍不是貨幣的事實),短期內未見到上述的情況,所以除卻投機性需求,實質性需求也真的在上升。另一方面,要比特幣成為大眾接受的情況也長路漫漫,因為政府要大規模認受比特幣,就要監管,但就失去比特幣的優點。所以,小薯估計虛幣爆破這個情況短期內不會發生,只會維持現時投機主導的市場。

故此,若當刻比特幣泡沫爆破,小薯相信對實體經濟影響未必太大,但應該會影響投資者的情緒,特別是金融及科技有關的板塊,及少數受惠比特幣的公司會有影響,但不過只是短期的心理影響而已。若比特幣的趨勢繼續,小薯真的不知道爆破那刻的影響了。

2017年12月9日星期六

新世紀的鬱金香,比特幣狂熱(2017年12月9日)


比特幣由一年前的US$773,升到是前的高位16,858,升幅是幾何級數。崩盤式上升更是這數個月的情況。

這令小薯想起1637年發生的鬱金香狂熱。當年,鄂圖曼土耳其發現了鬱金香且對它著迷,並加以引進。在1610年代,鬱金香的球根在初引進時是高價的商品,因此鬱金香只是手頭寬裕的植物愛好者的玩物。慢慢的,經過品種改良,有某些品種變較為便宜,所以大眾也能參與這種玩物,同時因廣受大眾的喜愛,需求提升,但鬱金香是一種難以短時間大量繁殖的植物,所以供求變得更不平衡而使鬱金香加劇提升。

2017年12月7日星期四

港股MPF表現佳,是否已到換馬時?(2017年12月7日)



理柏(LIPPER)公佈今年首11個月所有受托人49間港股MPF數據。49間港股基金分為兩大類:主動式基金佔30隻,被動式指數基金(表內紅色字)佔19隻。
近一兩年港股大升,有網友INBOX小薯,問是否應該將MPF的港股基金轉至低風險項目。

2017年11月24日星期五

莎莎(0178) 2017年中期業績分析(2017年11月24日)



莎莎剛剛出了在昨天出了業績公告,小薯一直留意開莎莎的,詳情可以看回以下文章:

  • 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 耐心等待復蘇的優質零售企業(2017928日)
  • 莎莎:從身邊開始選擇股份(2017916日)

小薯即晚就看了一下公告,抽出以下重點(註:莎莎的年結是每年三月):


財務狀況

  • 營業額為 36 5,990 萬港,較去年同期增長 1.6%
  • 期內溢利為 1 990 萬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14.5%
  • 毛利率由 41.8%上升至 42.2%。但成本增加抵銷了毛利率的改善,繼而輕微削弱盈利能力。
  • 每股基本盈利為 3.7 港仙,去年同期則為 3.3 港仙,較去年同期增長 12.1%
  • 中期每股派息為$0.035,比過往三年的$0.09低,不過派息減少其實是由2016/17年度下半年已經開始,小薯理解為管理層想多留現金作優化店舖網絡及規模用途,是合理而正面的決定。

2017年11月19日星期日

從財務報表看投資 - 損益表(2017年11月19日)

公司的財務報表分開三大報表,包括財務報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量表。早前小薯分了數篇文章討論了現金流量表,大家可以看回以下文章:

從財務報表看投資 - 現金流量表(20171011日)
從財務報表看投資 - 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20171017日)
從財務報表看投資 - 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20171030日)

融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今次,小薯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另一份投資者必須留意的報表 - 損益表。

損益表(或利潤表)(Income Statement)是用以反映公司在一段期間(例如:201611日至20161231日)的利潤 (或虧損)的財務報表。損益表通常提供了公司兩年的利潤情況,成本架構、及收益情況,從而提供收入支出的資料,讓投資者分析利潤增減變化的原因,作出投資決定。

2017年11月12日星期日

新股,值得抽嗎?(2017年11月12日)


圖片來源:香港01

前陣子,IPO又熱起來,有網友inbox問小薯,是否應該抽新股。小薯跟這位網友談了一陣子,了解她也是投資的初心者,也跟她解釋了小薯對IPO的想法。

一般投資者對會計準則沒有太多的認識,不知道會計準則其實是有一定的灰色地帶,不是非黑即白。公司就很容易利用這些灰色地帶,好聽的就是公司就某些會計準則及業務作出自己的合理詮釋,難聽的就是操控財務報表。小薯見過不少這些例子。

圖片來源:Now新聞

通常一間公司搞IPO,都會先將過往的數據弄得漂漂亮亮才上市,一來要符合聯交所的上市要求,二來也用來提高估值,三來增加吸引力。而搞IPO的公司,因為沒有往績可言,單靠招股書的業續往往較難可了解一家公司的實際價值。 如果是投資新手,新股更未必是好的開始方式,除了因為前文提及IPO的公司沒有太多往續可以分析,而因上市規則要求,招股書也需要作出多項披露,但往往因而資訊太多,新手未必懂得去分析。

拼多多市值超阿里,大衛真的打贏哥利亞?

前 陣 子 拼多多的市值超過阿里的市值,連馬老師(阿里人會叫馬雲做馬老師)都在內網發信定軍心,恭賀拼多多的成功。 先講一些基本數據,2023年三季度,阿里的收入為2247.90億元,按年增長9%; 拼多多收入為688.40億元,按年增長94%。從收入看,阿里第三季超過拼多多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