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個月之前,小薯在Pateron中曾解釋過為何P/E不可以一成不變地去看。因為當Risk free rate不斷上升,從股票所需求的回報(earning yield = E/P)就要上升以保持一定的equity risk premium。Earning Yield上升,即意味P/E會下跌,因此P/E不可能是一個恆等數。
小薯亦在Pateron示範了如何通過Risk free rate去計算S&P 500的合理價,現在那個Pateron post現在公開了,大家可以去看看(LINK)。
一名正在思考未來人生的80後小薯仔,在會計行業行走江湖,飽歷滄桑。價值投資追隨者,力不到不為財,只有自己才可以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個部落格純粹只是紀錄自己在投資上做的功課,在做功課時當刻的想法,也要告誡自己,功課是重質不重量,所以謹記寧缺匆濫
在幾個月之前,小薯在Pateron中曾解釋過為何P/E不可以一成不變地去看。因為當Risk free rate不斷上升,從股票所需求的回報(earning yield = E/P)就要上升以保持一定的equity risk premium。Earning Yield上升,即意味P/E會下跌,因此P/E不可能是一個恆等數。
小薯亦在Pateron示範了如何通過Risk free rate去計算S&P 500的合理價,現在那個Pateron post現在公開了,大家可以去看看(LINK)。
花生永遠都係香口好味!前幾日,「大渣哥茶記」(下稱「渣哥」)在Facebook專頁表示今年二月初,渣哥向毛記葵涌(01716)正式提出終止合作,要求以2018年當時入股(只計算實際資產及負債)同樣條件之下,以現時實際市值購回毛記葵涌持有之49%股份。進一步指控毛記獅子開大口,並威脅渣哥團隊最終可能會集體辭職以示抗議。
及後,毛記葵涌有限公司昨天(20日)刊發公告,說可能會出售大渣哥餐飲有限公司、大渣哥有限公司、大渣哥(貳)有限公司及渣哥一九九六有限公司。
9月15日,SEA的創始人兼CEO李小冬在發給員工的內部備忘錄中表示:「領導團隊已經決定,在公司實現自給自足之前,我們不會接受任何現金酬勞。」另外,今日(19日),有報導說Shopee啟動新一輪團隊調整並削減部分崗位,涉及Shopee在多個地區的部分團隊,解雇了印尼3%的Shopee員工,主要目的是組織瘦身提效,但各市場業務運營不受影響。9月2日,Sea亦裁減了遊戲直播業務Garena的人員,開發部門Sea Labs關閉部分項目並裁員數十人。今日媒體亦報導公司可能進一步削減遊戲部門的員工人數,以及其研發部門的投資的企業數量。
之前小薯寫過一篇關於快狗 (aka. GOGO Van) IPO文章(LINK),果時小薯對快狗既賺錢能力R頭。琴日做research時,發現原來快狗出盈警(LINK),話2022 1H同比輸多3倍!就八卦下,學下D KOL gel下頭,睇完就車一聲,原來非戰之罪。原警有三大原因一句可以講哂:「打完仗(上市),當然要犒賞三軍」:
A. 以股份為基礎的酬金費(aka. share option)用增加:其實就係之前派option比堆高管或者員工,咁而家快狗上左市,估值上升,自然個參考公司估價既share option value都會上升(或者派多左share option),變相俾呢堆高管既支出好似增加左。其實都係一個公司剛上市後經常出現既情況。
B. 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虧損:即係係Pre-investor,犒賞他們作為「伯樂」睇中隻「狗」既回報。Again,快狗上左市,估值上升,自然個參考公司估價既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既value都會上升,變相又係好係虧損增加左。其實都係一個公司剛上市後經常出現既情況
C. 上市開支增加:上完市,點都找prof fee(專業費用),班ibanker、auditor、lawyer唔係食西北風煉仙呢!
以上三樣野,理論上係唔會影響公司營運,甚至只係因為「上市」呢個動作衍生出來。不過,我地再睇清楚?
其實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當大家跟小薯留言發問,小薯不會有罐頭答案(小薯真的用心去答每一題),但也不會直接提供答案,通常都是:「不如你從這個角度想想?」「你自己從這個方向搵下先睇下先,唔明先再問?」其實並不是小薯懶,不想答問題,而是希望想大家了解其幾件事:
昨日寫了整篇亞馬遜的業績分析,可是電腦「神」了一下,就整個檔案失去,要重新寫過。這篇分析足足花了小薯一整天時間,當真的有些灰。不過不打緊,當自己看也好,當分享也好,小薯真的想整理一下自己思緒,看看第二季亞馬遜的業績情況,所以辛苦也會重新寫一篇,記錄下自己的分析。當然,又是近萬字的長文,小薯不期望多人睇,如果真係會睇完的朋友,都留個言揮下手呢。
亞馬遜在第二季業績就大升一成以上,主要是因為亞馬遜的業績優於市場預期。不過亞馬遜的業績真的是這麼好,究竟是市場想得太多?還是公司給的指引過於保守?
今早的很快睇了Netflix的業績,其實Netflix的表現小薯認為幾debatable。看落好像沒有公司預期的那樣差,但望真少少,又好像前景不太明朗。小薯也不知道早前較差的公司預期,是預期管理,還是真的實際較預期好(總之,現在這個市況,沒那麼差就已經是好消息了)。不過,小薯睇實際業績就是了!
小薯先利申,只係睇左ER,未睇transcript,只是提出腦中浮的一堆問題及初步想法。不過,以初步對業績的review,小薯對Netflix的想法依然不變。
星期四台積電(TSM)公布了第二季的業績,並舉行了法說會。小薯對業績是收貨,當天然也有些surprise位宅。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小弟對業績的睇法。
很快的過一下業績。TSM第二季度收入按新台幣計算環比增長 8.8%,按美元計算增長 3.4%,主要是因為HPC、物聯網和汽車相關需求的強勁支持。第二季度毛利率環比增長 3.5 個百分點至 59.1%,高於預期的56% - 58%,管理層解釋是因為匯率影響、成本改善和加價。同樣,營業利潤率環比增長 3.5 個百分點至 49.1%,與毛利率增長一致,並高於預期的45% - 47%,。總體而言。第二季度的每股收益為 9.14 新台幣,ROE 為
39.4%。
現在市場個個對成長股都嗤之以鼻時,認為成長股不再成長,小薯偏偏就「成長」這個題目。其實早一兩年市場對「成長」趨之若慕,只要有成長,就可以做獨角獸、十角獸,其實back to the basic,「成長」的預期(to be exact,成長率)我們可以如何得知?
成長率是一個很重要的topic,因為成長率可以告訴投資者資產、投資、投資組合或業務在特定時期內的成長情況,並幫助投資者預測公司未來的增長。這個成長率也會影響公司的估值。那問題就來,我們如何決定或者預測公司的成長率?
就小薯經常使用的,主要的方法有五個:
近日睇看止凡的youtube,看到題為《3年600倍?用左乜野投資方法?》的片,聽片中的AC兄的做法,完全想像到倍升股,tenbagger是有多麼的難找到。同時,不禁在想,現時不少KOL以倍升股作招來,出書,出pateron,搞課堂,他們是如何做到呢?
其實,tenbagger 十倍股一詞是由Peter Lynch在《One Up On Wall Street》提出來的,主要是說一項投資較最初期投資金額有十倍升幅。當我們睇KOL表面上的倍升風光,大家又有冇想過他們倍升的一面?
小薯前幾天分享了中電虧損之謎(LINK),之後就有網友問投資所需的知識要求:
雖然小薯作為行內人講好像無什麼說服力,小薯也在《價值解密》也有提及,基礎分析並不是只看數字、年報,而是對公司的業務、生意本質的理解。
小薯昨日在FACEBOOK快評了中電的盈警。小薯再睇多少少,覺得這次幾好玩,而且又有網友提出想了解多少少,所以就又寫返篇「Q&A」。先戴頭盔,小薯沒有持有中電,亦沒有打算買中電,也稱不上有深入研究,這次只是見topic有趣,研究下,而小薯能做的,只是在有限的資料和知識的情況下,去理解事情,把數據列出來給大家看,作出自己認為較客觀的分析。各位看倌也可以自己研究下,看看有沒有其他想法,一齊交流下!
Q1:中電點解6月21日大跌?
因為當天中電發出了盈警,說由於EnergyAustralia遠期合約的公平價值出現大幅度不利變動,預期中期業績會錄得綜合虧損約37億元。目前跌市,不利因素都會放大看,有虧損還不去拋售?
前稱GoGoVan的快狗打車GOGOX(2246)招股(招股書連結)。有網友share一篇新聞,管理層說公司「非常接近盈利」。小薯一直很好奇,call客貨車可以call到上市,究竟盤生意係點玩,點解可以在香港打出一片天?今次又睇下招股文件,睇下佢盤數。先戴頭盔,今次不是很detail睇,主要是睇業務數據,財務數據反而輕輕帶過,所以很大機會,或幾可肯定不全面,只是分享一下一些黑人問號(還要是點列形式)。
前排小薯寫了一篇超長的業績文,反應不錯。原本是想休息一下,偷懶一兩個星期不出文,誰知有網友想小薯說一說拼多多(PDD)。
老實說,如果追開小薯的書或BLOG,就知道小薯對PDD興趣不大,所以對PDD也不是追得很貼,因此本身也不太想寫。不過,網友給了小薯一句statement:"We expect to continue gaining
market share on agriculture and we see potential for agriculture GMV to exceed
RMB1 trillion in five years" ,引起了小薯的興趣。
問題一:句子的出處?
這句話的出處是David Liu在PDD 2020年第二季業績發佈會時說的,而David Liu是PDD的 Vice President of Strategy,所以要確立提出以上statement的人不是nobody,而是官方的立場。
上一篇文章,小薯就把整體業績輕輕帶過,這篇就會開始轉入每個分部。如上一篇文章所說,今次分析比較長,足足寫了10頁紙,9000字,為方便閱讀,所以小薯會分開五篇去寫,以下就是每篇文章的快速連結:
上一篇文章,小薯就討論了本地生活服務、菜鳥、雲業務、國際電商業務四大業務群。如上一篇文章所說,今次分析比較長,足足寫了10頁紙,9000字,為方便閱讀,所以小薯會分開四篇去寫,以下就是每篇文章的快速連結:
不知有幾多人因為睇到呢個topic而按入來睇?在美股和港股都跌一大段時,相信會有很多人問,到底未?可以入貨未(雖然小薯認為美股離股災仍有一段距離)?如果你預期小薯會跟你畫下圖,看看一堆技術指標,那看來大家就不熟悉小薯的投資取向。其實,摸頂跟摸底,本身這個題目就是一個問題,所有所謂頂跟底,都是事情發生後,看回股價走勢,才知這是頂,還是底。那如果用一堆技術指標,畫下圖,分析完,你會想有什麼結論?學習估頂,跟同估底?
最近有不少網友分享其他媒體、大行、財演等不同機構發布的新聞或報告,提出一些意見或者詢問看法。以往市況較明朗時,這些情況不多,反而在這個不確定性高時,這些分享就多了。
其實小薯理解的,當不確定性高時,一般人都想找一個標準答案(特別香港人很喜歡quick answer),希望其他網友或小薯看到這些資料後,會引用更多資料或理據去反駁對方觀點,或者是說服別人去認同對方的觀點,從而作為自己投資決策的參考。又可能是,自己滿手蟹貨,想找一些支持股價上升的理據,相反,如果已經沽左,就找一些支持股災的理據,讓自己能完美地高賣低買。可是,真實的市場並不是這樣。
前數天,鍾SIR寫了一篇文章題為《假如信心只是建基於股價》的文章,說散戶往往弄不清「價格」與「價值」的分別,並勸勉大家心不應只看股價的表現,最重要還是看公司的基本面和價值,更不應被短期的股價波動影響投資情緒,而作出不理智的買賣決定。如果還未看過這篇文章的朋友,小薯非常建議大家去看。
近日也有一些網友問起一些公司的質素,或者現在的市況如何處理,是否應該「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這句股神巴菲特說的句子,已成為風靡投資界的格言。可是,真正能通過這句句子,真正在股市上賺到錢,有有多少人?
今日TG群組中有一名網友問了一個問題,一個看似基本,但毫不簡單的問題:「我們如果知道一個交易,如何影響三張財務報表?」因為這個問題太有趣,所以就即時出一篇BLOG文。
這個問題,其實真的很難去解釋,所以這篇文章,睇得明就明,睇唔就算。有興趣就想多一步了解下個理論,沒有興趣,其實睇多幾本年報,也會大約有個idea,也能了解財報間的關系。就好像我們香港人學普通話,受正統教正音正字,當然最好,就算不懂,去內地台灣住上三、五、七年,日日聽,日日講,都會識,唔正音都至少能溝通。
週四收盤後,亞馬遜(AMZN)出了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儘管第一季度業績與上季給出的預期基本一致,但市場普遍反應都認為這份業績不好,而公司對第二季度的業績指引更遠差於預期,直接將股價推至 52 週新低。
小薯先high level說一說AMZN的業績:
TG群組繼續以Netflix為例子去討論成長股,而成長股多是以可接觸市場(Total Addressable Market,TAM)和First Mover Advantage的優勢最多人說。後來,花園遊下遊下,就討論了另外一個關於定價的問題。今日小薯就將討論整理一關於成長股的成長問題,之後再跟大家討論定價的問題。
可接觸市場的迷思
過去兩三年很多人喜歡投資成長股,而大多數成長股都有同一個調子,就是TAM很大,不要說做龍頭,只是跟著市場的成長,就已經有很大的成長性。這個成長性,加上First Mover得來的龍頭優勢(即是First Mover Advantage),造就了過去成長股的高估值(其實過去兩年成長股的變化也有可以的討論地方,有時間再跟大家討論)。
在講道理之前,先講講Netflix 業績。首先,小薯先自首,小薯並沒有深入了解Netflix這間公司,因為對他的財務數字和商業模型,一開始就不感興趣。因此,大家可以當這次的業績分析是「亂吹一通」,歡迎大亂家留言補充。
想不到,一真想不到的情況。
小薯這位no body,一個無名blogger,一個出書的初哥,還要出產量這麼低。一本2020年出版《年報解密》,理應過氣的書,竟然在2021年香港公共圖書館成人外借非小說類的排行榜中第55位!
雖然第55位聽起來不太高,但看到同場的有鍾Sir、Starman、清崎、成,還有估計有較容易有較高借閱量的繪本作者,如馬仔、高本直子,這個第55位對小薯實一個鼓舞,特別是雖然香港投資是大眾,但價投卻是小眾。
不過這個排行榜,也有一些有趣的地方,在100本書中:
今日小薯想跟大家分享兩則新聞,說說小薯的睇法。
Amazon開展Project Kuiper
Amazon早前宣布了史上最大的商業衛星發射計劃,與 Arianespace、Blue Origin 和ULA達成協議,為 Project Kuiper 提供重型發射服務。Project Kuiper。Project Kuiper計劃在五年內通過 83 次發射,發射 3,236 顆低地球軌道 (LEO) 衛星(其實這個發射計劃在2019年宣佈),架設星座(constellation),是歷史上最大的運載火箭商業採購。通過LEO,客戶將能夠通過低成本終端和安全的地面網絡使用Amazon架設的互聯網,目標是在不犧牲網速(目前是 400 Mbps)的同時,也能降低成本。
上一篇分析首程業績時,小薯提過今年份業績睇死人,其實主要是「出售首鋼」這個原兇!大家可以看看業績公告第13頁,當中「出售首鋼」這個動作,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的影響。這個動作在TG谷內也有網友問到。
在業績公告第13頁披露:
在開始分析2021年首程的業績前,小薯必須承認,首程今次這份業績在首鋼股權的重分類,加上基金的超額回報,基本上是屌打小薯的會計知識。不是說小薯不明白當中的會計處理,而是要還原業績情況,達到一定可比性,同時,在業績的披露不多的情況下,要理解業務的變化,簡直是淘空了小薯的腦袋。因此,如果在下面的分析,特別是財務部分,如果各位讀者不明白,真的要留言問下,不要一知半解。
另外,跟上年一樣,業績的披露真的不多,出年報時,一定、一定、一定要去睇,特別是趙總的chairman statement,一定要睇!
前幾天,在某個投資TG群組討起Tesla。Tesla間公司真的很特別,對Tesla跟Elon Mask(”EM” )看好的就看得很牛,甚至認為EM是改變世界的人;相反,不看好的,就覺得EM是take advantage of 股東和顧客,不是一個好的管理層,而Tesla也是世上的其實一個騙局,對Tesla跟Elon Mask的想法十分兩極。
昨天出了騰訊的業績,福壽園就先靠邊站。先跟大家說一下基本業業績,再跟大家整體的財務情況,再切入單項業務,拆解今次的業績。
財務分析
根據業績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同比增長16%至人民幣5,601 億元(2020年:人民幣4,862億元),毛利同比增長11%至人民幣2,459億元,而年度盈利同比增長42%至人民幣2,278億元(2020年:人民幣1,601億元)。這樣看,業績好像很好,不過,再看看管理層提供的EBITDA數據,2021的EBIDTA為人民幣1,732億元(2020年:人民幣1,707億元),同比增長只有1%。
究竟發生什麼事?年度盈利同比增長42%(或人民幣677億元),EBITDA則只有同比增長1%(或人民幣25億元)。看看業績,原來要因為以下項目包含在年度盈利,但卻沒有包含在EBITDA裡:
以上一次性的收益足足貢獻了盈利約人民幣934億元!
近日港股「跌跌不休」,薯圈內也不意外地有谷友問應該如何應對,又或者是否入市時機。
真心說句,目前的情況,任何人跟你什麼安慰說話,其實都不會有什麼用。就好像失戀,別人跟你說「放開o的啦,阿梅,你是最好的」,其實點講都係廢話。
目前,以下的說話,小薯可以說真的只有那麼多,大家當心靈雞湯又好,當小薯9嗡廢話又好,小薯也都是這樣跟自己講。
前 陣 子 拼多多的市值超過阿里的市值,連馬老師(阿里人會叫馬雲做馬老師)都在內網發信定軍心,恭賀拼多多的成功。 先講一些基本數據,2023年三季度,阿里的收入為2247.90億元,按年增長9%; 拼多多收入為688.40億元,按年增長94%。從收入看,阿里第三季超過拼多多3倍。...